第368章 时代因我而改变(1 / 2)

兴宋 赤虎 0 字 2021-07-10

 第368章时代因我而改变</p>

稍停,时穿神态的得意的轻摇马鞭,继续说:,恍如这橘与积的差异,不是由环境决定的,是由二者的基因差距决定的,它属于遗传学内容……,…哦,罢了,说这些你听不懂。咱们还是说茶吧。</p>

向来,最好的茶叶都怎么炫耀的,说那茶树生长于高山之山,云雾常年缠绕这说的是茶树的生长环境。它生长于昼夜温差很大,湿度很大的山区,越是位于高山之顶,因为昼夜温差大,茶叶内富集的茶叶碱、叶酸含量越高,茶的味道越好。</p>

所以,凡是符合这条件的地区,都能生长茶树,且越是海拔高度高,长出来的茶树越好哪怕它因此生长缓慢导致茶叶产量少,但架不住质量好卖的价钱高呀………,…放心,福建、苏杭的茶树栽在海州山区,变不成香蕉树!…”</p>

紧接着,时穿用手在身前一划,得意地问:“我过去听说白虎山是贫瘠之地,比如说罗望京进士,因为家在白虎山,被人很看不起,可现在白虎山变成什么样?”。</p>

原本白虎山区土地贫瘠,当地农民只能凑合过日,但现在有了时穿这个变数,白虎山的农夫算是开窍了,时氏族人在白虎山北坡广种葡萄树,这几年虽然处于大规模移植阶段,未曾见到效益。但即使是这样,时氏族人凭着葡萄园微薄的产出,日也能过得比单纯种粮食要好。</p>

接下来,黄家又在白虎山开辟茶园…,…“…葡萄这东西是洋玩意,茶叶却是中国独一。不会种葡萄不算什么,不识得茶叶,是个中国人都要鄙视你。白虎山附近农夫见了黄家的手段,免不了要想:咱家虽然伺候不了葡萄树,可海州城是天下六大茶市之一,茶叶的加工手段并不缺乏”如此,不如与黄家一起凑个热闹,在荒山上种此茶树。毕竟茶树是经济作物,收益远比种粮食要好得多。</p>

至于粮食嘛,虽然大家秉持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手中无粮心中慌乱。但因为这一年来,崔庄附近的农夫都被玫瑰园影响的,全改行种花花草草了,而白虎山附近受其影响”都在专心种葡萄,连带着,海州城成了天下知名的粮食交易市场。如今许多渣夫已经不打渔了,他们摇着十来吨的小船,从苏杭一带快速转运稻米来海州。</p>

这些年来”需求旺盛的海州粮食,无论多少稻谷都能吃得下去,乃至于稍稍大一点的中产之家,干脆置办一艘不大不小的海船,从高丽,从交趾(越南)、占城运来廉价的四季稻来赚钱。粮食这商品虽然利润微薄,但好歹贩运路途近,只要顺风顺水,一个月折腾一个来回不成问题。资金周转率高了,一年积累下来”也不亚于长途贩运的利润。</p>

因此,近几年虽然各地灾害频发,海州的粮价只在最初的时候出现小小的波动,等到贸易流转量上来了,整整一年内,海州的粮价基本没有波动,而更让农夫放心的是,如今施衙内的捕鲸量也上来了,每个月他的货栈向外出售上百吨乃至数百吨的肉食,这些堪比牛肉的鲤肉,甚至卖的比粮食还要贱。</p>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既然家中粮食不缺”地里再种什么,纯属农民的自觉性了。</p>

于是,先是整个崔庄、整个白虎山,渐渐的,甚至连云台山区也被波及”最终,这股风潮抵达韩山一带也就是云台山南麓。从这年春耕开始,山区的农夫不再以打猎与种粮为生,他们也开始尝试着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一些经济作物,恍如荼叶、花草…………,…</p>

现在是初春,大地刚刚回暖”粮食还没有播种下去,但去年移栽的茶苗已经开始发出绿芽。惯例,清明节之前采摘的“雨前茶。”可是当年最贵的茶叶,如今所有梁山好汉的骚扰,但胆大的农夫已经来到茶园,开始照料新栽的茶树,更有些懂行的农夫已经开始给茶苗施肥,以便让茶树多发嫩叶。</p>

这一切变化因时穿而始,故而时穿很得意的指点山河,说:“人类的进步就在于此,不断创新导致发展。瞧,只要敢创新,穷山也能变成聚宝盆。”。</p>

这时候,田野中飘荡着马粪的味道,以及说不出的汗酸味。这时候本该百花开放,但因为今年大寒,山区更是天气寒冷,所以空气中没有花香。</p>

远处,一组斥候拍马而回。时穿命令士兵刹住脚,等候这组斥候的回报。</p>

这几天不停的行进,但队伍里的战马照料的格外好,这主要是因为时穿。他自己带了三匹优秀的战马“试炼””为了照料这些战马,印度籍马厩总管亲自带着几名印度仆人随行。如今财大气粗的时穿钱多好说话,一路走来战马喂的都是精饲料,随行的大将不免也沾了光。可怜有此大将的战马原本饿的瘦骨伶伶,这几天在印度马厩总管的照料下,那些战马也恢复了精神,斥候们感觉到胯下战马脚蹄的轻快,驰骋起来也更加兴奋。</p>

斥候队长跑到时穿跟前,一个漂亮的空翻跳下了战马,轻快地说:“总教头,已经打探过了,前方就是苗香堡,他们安然无恙。据他们说,数日前确实有一队人马,约五六百人的样,各个都骑着战马,随行的还有百余辆大车,都向着山里去了,据当地茶农们说,这伙人沿途秋毫未犯,因而并未惊动当地官府。</p>

时穿点点头:“那就是了,咱们先去酱香堡。…”</p>

苗香堡驻扎的是火枪队,因为凌飞不在,这里的统领暂时是一位时家三十六族弟。原本堡里的火枪队员共有六百名,一半属于沐阳刘氏的佃户家属,另一半属于时穿农庄上的佃户弟,但梁山好汉入侵沐阳后,刘太公紧急调走了两百名属于刘家的庄”</p>

这些走的人没有带走火枪,而是带了无数霹雳弹,可惜,在于梁山马贼的交锋中,这些人表现极不好”临阵慌乱不说,打起来没个头绪,还误伤不少自己人,以至于刘太公将这支队伍彻底抛在脑后。后续事件上,压根没想起召唤他们过来帮手。</p>

按照时穿的交代,凌飞挑选的火枪手都是佃户家十七八岁的孩,而后躲在茴香堡里进行了半年的封闭训练。山区少有人烟,平常凌飞喜欢把队伍拉进山里进行实弹演练…………可惜,军队不是收藏品闭门演练的结果是:遇到正式战斗,他们把平时演练的结果都忘了。</p>

几匹探马波朗朗地越队而出,向着苗香堡奔去,过不一会儿,苗香堡上吹起了军号…………他们到还没忘记相互识别的军律一阵军号问答后,三十六郎骑着一头驴,满脸热泪的奔出,大呼:“哥哥,你可来了。”</p>

苗香堡的存在,即是时穿守御韩山山口,避免被人背后偷袭的战略布局,也是监管位于沐阳的五千亩土地,笼络当地佃户的力量。三十六郎的软弱与哭泣,让时穿很有点不悦。可这厮是自家人当着海州大将的面,实在不好训斥,于是,时穿阴着脸,也不回应三十六郎的问候,催马进入苗香堡。</p>

这座石堡同样是座棱堡,它修建于韩山山口西侧,黄爸动用厢军修筑的山区大路,就从堡前蜿蜒而过这条山路是个仓促工程,道路没有经过硬化处理只是将山区平常猎户走的路进行扩大整修,少数路面上撤了点碎石,偶尔的山涧里搭了座木桥而已。不过,这条路修通后,沐阳百姓前往海州又多了一条选择,而且因这条路的贯通,使得山区百姓能更容易的出售猎获物,所以这条路也成了黄爸的一项政绩。</p>

韩山不是一座山它是云台山余脉在沐阳的延伸。明代之后,随着沫阳开发韩山部分山头被削平成了良田,而后与云台山断开。而在宋代,韩山地区植被很茂密,附近大大小小的山梁密布,因而通向云台山的山口也不止一座。那群梁山好汉不一定非要从苗香堡前穿过,但因为黄爸修了这条山路,所以这里成了通向海州最便捷、也是最隐秘的路线。梁山好汉们不惧危险,从堡前强行通过,一是因为他们胆大心细,二是因为…………堡中的守卫实在懦弱。</p>

安顿好的随行大将,时穿屏退左右,唤过三十六郎询问当时的情景。只听三十六郎嚅嗫的回答:“哥哥,刘太公调走两百人后,咱堡中守卫力量不够,庄丁们夜夜不安…………后来,听说调走的人被梁山贼一冲而散,许多人即使投出了手中的霹雳弹,也投进自家人堆里,所以我让庄丁把霹雳弹都收了起来,存进库房。</p>

此后,外面消息断绝,大家人心惶恐,好在堡内粮草充足,大家还能待得下去…………忽一日,梁山贼寇千军万马奔驰而来,幸好我们当时关闭了堡门,我急急叫大伙儿上墙守卫,梁山贼寇纵马盘旋许久,见找不到破绽,便穿城而过…………”</p>

时穿看着三十六郎那自鸣得意的脸,真是很无语他还觉得自己守住了茴香堡,很得意!</p>

反复吸了几口气…………好吧,在正牌指挥官不在场的情况下,一群没上过战场的庄丁菜鸟,能守住自己的家门没让强盗进来,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p>

“春耕已经开始了,咱们的佃户下地了吗?”时穿深吸一口气,问。</p>

“不知道前几日刘太公催促大家下地,可我担心梁山贼就躲在附近,等我打开堡门然后突击,所以我没让大伙儿出去…………大郎,这个时候,谨慎为上,不是吗?好在大郎终于来了,我算是可以交托重担了大郎,茜香堡完整在此。”</p>

“唉“时穿长长一声叹息:“罢了,你以十人为一队,派出二十支小队出去,通知大家可以下地耕作了。剩下的事,交给我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