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 提前到来的决堤(1 / 2)

 董书恒带着警卫团,沿着太行山东侧的通道一路北上。</p>

再次来到了井陉。并且从此处进入了太行山区。</p>

此时已经是农历三月底。山上的积雪早已融化,融化的雪水通过山间的溪流汇入大河。</p>

此时,桃河的河水暴涨再也不像董书恒上次来时那样的温顺。</p>

这条在华夏排不上名字的河流,此时展现给董书恒的气势却是一往无前的。</p>

“总统,这条河现在变得好大,年前咱们来的时候,这里看起来就像是条小溪。”潘起亮在一旁说道。</p>

“是呀,冬天的太行山不是冬眠,而是在积蓄力量,现在到了将这股力量释放出去的时候了。”</p>

“玉祥,今天有什么最新的消息传来吗?”</p>

魏玉祥刚刚去与机要通讯员交接了消息,所以董书恒才会这么问他。</p>

“哦,总统,属下正要跟您汇报呢。”魏玉祥赶忙说道。</p>

“有几条重要的消息,我先跟您汇报一下。第一条是粤东的羊城已经解围,还好舰队到达的及时,据说米国人准备武装干涉。”</p>

董书恒听了之后,脸色顿时冷了下来。</p>

“哼,这些米国老,先让他们逍遥几天,早晚要收拾他们。”董书恒冷哼道。</p>

“不过,最后他们退缩了,报告上说,当时双方已经炮口对着炮口了。”魏玉祥又补充道。</p>

“南洋水师做的不错,没有给复兴军丢人。”董书恒点头道。</p>

“杨司令手中的南路军已经突破了粤东北部的防线。后面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清军。接下来就是围剿在羊城外的吴健彰部了。”</p>

“第二件事情是外交部发来的,英法米联合发了照会,要求南洋衙门就当前清国发生的战争做出说明,表达了他们严重关切的立场。”</p>

这一点董书恒早已经有心理准备,他很清楚,列强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复兴军覆灭满清的。</p>

只是他们现在也就只能表达关切了。很快生米就煮成熟饭了,到时候他们不吃也得吃。</p>

“电告外交部,告诉英法米,我目前不在江宁,等我回来之后会当面向他们解释。先稳住对方。”</p>

“第三件事情,湘湖的接收工作已经要结束了,彭司令那边准备继续向西南进攻。他想问总统如何处置粤西的太平军。”</p>

对于太平军尤其是现在的圣王,董书恒的态度之前确实有些说不清楚。</p>

这也难怪彭玉麟会不知如何应对。</p>

彭玉麟的报告中说明准备同时向贵州和粤西进军。</p>

贵州那边已经有几个府被复兴军占据。栽花计划中一共有三个点:一个在云省,一个在黔州,还有一个在川南。</p>

这三个点已经提前起事,以云省的龙开云部发展的最好,已经占据了云省西南四府之地。不过却没有攻破昆明的防线,现在与清军形成了对峙之势。</p>

这三个独立的纵队还是缺乏重火力,在一开始的时候,攻势迅猛,但是后期乏力,当地官府反应过来之后在重要的城池关隘中布置重兵,他们就很难攻破了。</p>

但是他们却吸引了大量的敌军兵力,为主力部队进入之后快速收复当地创造了条件。</p>

至于太平军那边,董书恒当初让文青给圣王送了一封信。</p>

也不知道圣王石达开能不能听得进去。</p>

在这封信中,董书恒劝说石到南掌或者缅甸去发展,同时他还给了石一幅地图。</p>

里面着重描写了恒河下游的富饶。</p>

他与石达开约定,如果复兴军要是打到了粤西,石达开到时候可以选择南下或者是与复兴军一决胜负。</p>

假如石达开要是南下的话,那么复兴军会给予必要的支持。</p>

不过,董书恒觉得这有提议些异想天开了。</p>

石达开应该是一个非常自负的男人。</p>

他不可能就这样听从董书恒的安排。</p>

算了,尽人事,听天命吧!</p>

“第四件事是左季高发来的,他想劝降三川总督骆秉章,到时候可能会许诺对方一些条件。”魏玉祥再次说道。</p>

对于骆秉章这个人,董书恒的观感还是不错的,算是一个比较务实的士大夫。</p>

虽然在思想上没有那么的创新,但是还算是一个能做事儿,肯做事儿的人,而且此人的人品也还不错。</p>

“告诉左季高,可以答应让他继续做三川军政府的总长,但是三川各府县的官员必须要接收复兴军政府的改制。”</p>

“另外,告诉左季高两个师的湘军可以放心用,他的脚步可以迈得快一些了。”</p>

董书恒一边听取魏玉祥的回报,一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p>

魏玉祥则一边汇报一边用笔在小本子上快速的记录。他用的是钢笔。</p>

这种新奇的笔还是董书恒从洋人哪里学来并加以改进的。</p>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为了掩盖自己不擅长用毛笔的尴尬。</p>

但是这种笔的方便高效,让让它迅速地流传开来。</p>

甚至有人搞溯源,说这种笔跟先秦读书人使用的刻刀很像。给了那些排洋的文人一个完美的遮羞布。甚至有人专门开创了硬笔书法。</p>

魏玉祥准备好了文件会交给机要员护送着前往最近的电报站发出。</p>

复兴军的电报线路一直在搭设,但是根本就跟不上复兴军前进的脚步。</p>

复兴军年初的时候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叫邮政部,现在电报业务已经划到了邮政部下面的电报局,各地的电报站也基本上和邮政局在一个地方。</p>

复兴军取消了原本的已经荒废的驿传制度,各地的通信、邮寄事宜全部交给了邮政局负责。</p>

邮递员成了一个新的职业。当然邮递员中还有一类人比较特殊,他们就是机要员。</p>

政府之间的通信,涉及秘密事项的信件、物品往来都要通过机要传递。</p>

像现在给董书恒传递信件的人员都是专属的机要员,这些人还要接受侍从室的管辖。</p>

处理好这一波命令,队伍也休整好了,这次不要人来带路了,警卫团已经知道道路。</p>

董书恒一行人继续前进,目标还是那个温馨的小山谷。那里还有一个董书恒的小家。</p>

山谷之中,此时也复苏了生机,跟冬天的时候完全不同。</p>

吕飞燕抱着着已经五个月大的董华在小院中散步,小院中的一些花草都发出了嫩芽。</p>

梅花已经凋谢,现在只能看到新长出来到树叶。</p>

只有桃花开的娇艳欲滴,吕飞燕托着孩子的咯吱窝,将华儿向着桃花凑过去。</p>

小孩子喜欢鲜艳的东西。小手飞快地伸向最近的一朵桃花,白嫩的小手用力地扭下一朵粉红的小花。</p>

紧接着,这孩子就要将花儿塞到嘴中。</p>

还好,吕飞燕的反应比较快,一把抓住华儿的手。</p>

“臭小子,跟你父亲一样,是一个采花大盗。”</p>

吕飞燕轻轻地拍了一下儿子圆嘟嘟的胖屁股,还不忘贬斥一下董书恒。</p>

最近一段时间,吕飞燕已经复出工作了,太行纵队之前在进行整编,总部这里忙得要死。</p>

还得亏了吕飞燕出来帮忙,她考虑事情比总部的一帮男人要细致的多。</p>

同时太行山的军队改编以后,她就不再担任司令了。</p>

“司令,井陉发来的电报。”这时一身军装,飒爽英姿的鹃儿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电报。</p>

太行山的内部以经建成了一套自己的电报网,现在只是还没有跟复兴军并网而已。</p>

但是对于太行上内部的传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

在这里虽然有道路但是弯弯绕绕,本来直线距离不远的两个地方,要是走路上的话,因为要绕过大山,所以可能需要走很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