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为设备不足,我们实际做什么有效的工作吗?
没有!
但是它打开局面,为以后积累经验。
后来包括伊朗水灾,莫桑比克飓风等,只要有大型灾害,我们都会出现。
丁旭肃然起敬,不过,个人兴趣和公益救援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如果在灾难现场,还是像探险一样横冲直撞,势必会出事。而这时候置身险境的,往往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团队。
王珂明白丁旭的担心,笑道:“当时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在这次救援中就做过一个冲动的决定。”
“亲眼见到一栋摇摇欲坠的危楼旁,有一个男人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他的妻子和孩子埋在下面,已经没了生命迹象。”
“几家路过的国际救援队都选择放弃救援。就在这个时候,受灾民众找到了我们,男人哭着求救,现场许多双眼睛盯着我们。
咱不能丢华夏的脸!
脑子一热,大家决定成立敢死队,家里有孩子的,死了不至于绝后的,都出来!
算上我,有7个人出列。我们冲向危楼,冒着生命危险挖出两具尸体。
感性会战胜理智;情绪会压过救援原则;家国荣誉也让救援多出许多杂念。
在尼泊尔救援中,各国救援队好像都在暗中较劲。我们没日没夜地干,最终却连一个活人都没救出来。
三年后的夏天,同样的生死抉择再一次摆在我面前。
那一年在泰国北部,少年足球队野猪队的12名球员和他们的教练,跑到一个名叫睡美人洞探险。结果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洪水,球队全员被困在洞内。
为了营救他们,泰国政府向国际求援。
就要不要参与这次救援,团队内部爆发激烈争论。吸取尼泊尔救援中的经验教训,我必须做出更慎重的选择。
当时的第一个矛盾是要不要救人?
洞穴救援要求的证书级别很高,我们只有教练的级别达标。大家能不能进洞开展潜水工作?
这是个生死问题,比方说现在山上有位孕妇大出血,急需送医,而这时只有一辆需要b本的卡车,可队员都是c本。
选择开这辆卡车,队员和孕妇都可能摔下山崖。但如果不开,孕妇和孩子随时都会没命。这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不能说谁对谁错,当时我们队内也无法统一意见。
第二个矛盾是救谁?
几乎同时在普吉岛发生一起船难。一边是在泰国北部山区救被困的孩子,一边是我们中国的船难,尤其遇难者也是12个孩子。
我们救谁?
作为队长针对第一个矛盾,我只能综合两种想法,让全队在教练的严格带领和判断下,进洞完成一部分潜水工作。
关于普吉岛船难我决定不去。因为救援有其原则:救近不救远,救生不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