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换得自由(2 / 2)

蒙县尉做好自己的工作,书记官填上了日期,盖上官印,低头琢磨着怎么把那笔多余的赏钱提出来装自家兜里,顺嘴感慨:“这样的日子,怕是不长了——光看其女,就如此精明,新来的黄知县怕不好相处哦。”</p>

书记官不在县衙的行政编制中,但朝廷承认其官吏的身份,并且给予相应的品级,甚至承认其任职年限,唯一不好的是:书记官是当地主官自掏腰包聘用的秘书,薪水从主官的俸禄里出。所以,一般来,书记官都是官员的心腹,继任者很少留任前任官员的书记官的,尤其是一个精明的主官,那就更不可能了。</p>

蒙县尉挠了挠脑袋,答:“黄知县好不好相处都没什么,你算是脱离苦海的人了,黄知县一来就可以回家,而我还指望他给配一名都头,好让我从俗物中脱身,也享受下县尉的悠闲。”</p>

都头跟县尉的区别,一是官一是吏,一个只能指挥衙役,另一个却还能指挥驻防厢军。蒙都头至今享受县尉待遇,干的还是都头的活儿——海州“县尉”在州衙眼里,也就相当于“都头”而已,这让蒙都头很是惆怅。</p>

且不县衙内一番计较,离开县衙的这一队人也不平静,老苍头抢先几步甩开时穿与林翔,凑在黄娥的车门边低声嘟囔:“姑娘,你租上房做什么?那套上房二十多间,你我两人怎住得下,倒是那院子房间空的多,咱就无法拒绝舅老爷来同住了……舅老爷身无长物,这样一来,姑娘不是得养着他。”</p>

黄娥咬了咬嘴,回答:“哥哥曾经跟我,有钱人分三种:一种人有了钱,立刻把银两铸造成别人搬不动的巨型银锭,并把这种银锭悄悄埋入地下,连子孙都不敢随意告之——这种人叫做守财奴,钱在他手里基本跟没有一样,他只是替别人守财而已;</p>

还有一种人,有了钱摆在明处享受,买两碗饭吃一碗倒一碗,什么东西好吃什么,看似今生把该享受的都享受了,死而无憾了。可这样的人,活着遭人羡慕嫉妒恨,即使这辈子费尽心力守住财产没被人夺了去,幸而得善终,子孙后代也常遭报应;</p>

还有一种人,有了钱不摆在明处,花出去购买人心,或者投资——哥哥,购买人心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是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哥哥,这样,钱才能如流水,源源不断流出流入,永无止境。</p>

这次我在海州城幸而得到哥哥的庇护,有了一自己的空间,有了一自己的闲钱——孙伯,哪怕把我所有的钱财花出去,换来更多的一自由,我觉得值。钱财算什么,花出去能买到人心,那么总有一天会有回报,过去我不明白这个道理,如今,我不做守财奴。</p>

哥哥专门请了闺学教导,端午过后,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过教授的内容都是哥哥制作的课本……孙伯,这样吧,你以后每天陪我去闺学上课,我再留下几个仆人——就是哥哥手中的黑童子,让他们留下伺候舅老爷,不缺舅舅每天的饭食——这份供养娥娘拿得出,再多,恕娥娘有心无力。”</p>

老苍头想了想:“这样也好,姑娘搬出去别院居住,外人再也不上姑娘的闲话。至于姑娘今后还每天要去大郎的院子,那是去闺学上课,读书上学,谁敢胡言乱语?</p>

舅老爷这头啊,咱留下童子,一边照看房屋,一边做些简单饭食,舅老爷每日能见到姑娘,也是姑娘读书上学的见证人。咱照顾舅老爷每天三顿饭,早晚彼此见一面,其余时间,舅老爷是游学也好,会友也好,都与我们无关——如此算一下,倒也花不了多少。”</p>

黄娥与老苍头私下里算账,守候在衙门口的段飘见时穿重新出现,立刻领着铁匠铺的兄弟围了上来,一付阻止他人靠近的模样。刚才环娘没有进衙门,她守在马车里等候,这会功夫跟铁匠们混熟了,还能在时穿身边钻来钻去,但其余人嘛……路上,时穿屡次召唤林翔上前,都被那些铁匠们又意隔开,直到抵达黄娥新租的宅宿务上房,时穿才找见机会,扯住想跟随黄娥进院的林翔。悄声问:“林兄,黄娥的母亲陪嫁价值多少。”</p>

林翔看了时穿一眼,又紧张不安的看着院门——此时,他们是在院外话的,走进院内的黄娥,回身见到时穿没有跟上,脚下曾停顿了一下,但发觉舅舅也没跟上来,她立刻放心的继续前行。</p>

林翔回答:“一百万钱。”</p>

“一千贯,怎么会有这么多?全花光了?怎么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