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文斗还是武斗(2 / 2)

正着,长街另一头跑来一辆疯狂的马车,一名黑xiǎo孩拼命的挥舞马鞭,马车棚上坐了一位粉妆yù砌的,扯着清脆的嗓子尖叫:“让开让开,时大将的亲妹妹来了。”</p>

施衙内咧嘴一笑:“瞧,你不也宠着你家xiǎo环娘吗?”</p>

马车一路冲向这里,时穿个子高,站在nv人堆里仿佛鹤立jī群,环娘一路直奔时穿身边,没等马车听稳便轻巧的一个翻身,跳下马车,跟着抱怨起来:“哥哥,有热闹看,怎么不喊上环娘,偏心的,就知道喊娥娘姐姐。”</p>

紧接着,马车mén打开了,从里面鱼贯跳下来七八位姑娘,站在贡院mén口的张叔夜望见疾奔的马车时,原本脸sèyīn沉,准备开口责骂,如今见到马车里钻出的全是nv子,他马上换上笑脸……风俗,风俗而已,这也算一种潜规则吧。只是她们来得不巧,赶了个尾巴。</p>

每年科举考试的时候,也常见这样的现象,迟到的nv孩子疯狂涌向贡院mén口,想抓住这一场风流韵事的尾巴稍。</p>

确实是末梢了,几个nv子刚刚在原地站定,最后六七名考生走到了贡院mén口,他们特意转了个身,摆了个,让迟到的几名nv孩关注他们的相貌,然后心情很不错的踏入了贡院。</p>

鼓声敲响了,禁军士兵齐声呐喊。喊声刚落,附近的钟楼敲响了洪钟大吕——国家抡才大典,按规矩钟声要响三十六下。等这三十六声钟声结束,贡院的大mén合拢了,主考官以及考生都被封闭在贡院里,直到三天后考试结束。</p>

科举是项特殊的体力活——古代的科举,考生需要在一个伸不开tuǐ的考棚里连续码字三天,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宅着。这种活儿,一般扛包的人扛不住啊扛不住。</p>

贡院大mén关闭,贡院mén口的人群开始轮岗,姑娘们从帮闲手中买了考生名录,一边跟媒婆商议着,一边走向附近的茶楼,她们是父兄正在茶楼里等待她们的选择,三天考试期间,父兄将派遣人手,调查中选人员的家世以及学业情况。当然如果中选者最终没能上榜,姑娘们sī底下的盘算也将全部放弃。</p>

不中举,无人看上眼——这也就是大宋朝剩男剩nv特别多的原因。李清照的父亲四十多岁通过科举,才得以成婚,在此之前,没有哪个宋人把他当做婚恋对象。</p>

姑娘们带着媒婆走了,考生的亲属与家丁开始上场,他们多数租下附近茶座的座位,日夜守候在那里,等待考生答完卷出场。</p>

稍后,禁军也开始撤离,唯有厢军士兵留下来,并三步一岗地围拢着贡院站一圈,防止有人sāo扰场内的考生——按大宋朝的规矩,这三天内城中禁止喧哗,禁止锣鼓鞭炮鸣放,所以这三天将是一个非常宁静的七十二xiǎo时。</p>

马车不能奔驰了,几位姑娘重新上马车,时穿跟着马车慢慢走,施衙内与褚素珍也都闲着没事,便随着时穿一起散步。</p>

陡然宁静的街道,人流就仿佛退cháo一样,静悄悄的消失在各个xiǎo巷中,因为不能喧哗,路边的店铺变的客人稀少,即使偶尔有几个游dàng的客人,也压低了嗓mén,放轻了脚步。</p>

这时候衙役都上街了,每三年一次,这三天也是衙役们的苦难,他们也将彻夜不眠不休的四处巡逻,维持城中的安定,以及安静。擦肩而过的衙役,以及执勤的大将遇到时穿,也无声的打个招呼,彼此jiāo错而过。</p>

等周围的闲杂人散尽了之后,时穿明白了施衙内为何愿意陪同褚姑娘过来看风景。原来褚姑娘真的是来看热闹的,她随身只带了一名丫鬟,没有预备媒婆,没有预备家丁。不过,才走几步,褚素珍lù馅了,她关切的:“黄煜是第一拨进去的,人都他这科必中的,既然这样,进去那么早干嘛。”</p>

衙内苦笑的咧咧嘴,黄娥轻轻头赞同:“我舅父看过黄公子的文章,也黄公子这科没问题。”</p>

时穿与施衙内默不作声,环娘犹在抱怨时穿没有叫上她看热闹,在环娘的抱怨声中,褚素珍悠悠的:“黄煜进场的时候,有十多个nv子冲他尖叫,也不知道他中举之后……”</p>

衙内chā嘴:“黄xiǎo子志向远着呢,我看他是要到京城寻找一个更佳的xiǎo娘子为妻,好啊好啊,我听榜下捉婿的事,常常争到最后是几个宰相厮打,黄xiǎo子的志向嘛……那十多个尖叫的xiǎo娘子,通通没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