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惊喜不断(2 / 2)

家丁们接过了时穿递上的拼接枪,此时,时穿带来的两辆驴车,有一辆驴车上的货物已经分发完毕,另一辆驴车则堆放十二支方形的拉杆旅行箱,印度管家指挥黑人xiǎo童晃着鞭子,催动驴车,曹熙跟过来望着驴车感慨:“没经验啊没经验,你过去从没有长途旅行过,是吧?”</p>

时穿禁不住反问:“有什么不对吗?”</p>

曹熙叹着气,语重心长:“承信郎,跟上官话要口称大人,称呼自己要句句本官,你是傻子,海州城都知道,本官原谅你,但出了海州城,你可不能这样,xiǎo心外面的官员给你难堪。”</p>

时穿咧了咧嘴:“我的是驴子。”</p>

曹熙气的仰倒,黄煜赶忙过来解释:“大郎,指挥使大人也是一片好心,你不知道吧,水土不服这máo病,不仅人容易患上,骡马也容易患上,本地的骡马出城百十里倒是不用怕,再长远一的路程,一时疏忽,骡马就容易拉稀,饮食紊luàn,所以长途旅行,没有人赶着自家的骡马行进的,这太耗费jīng力,也用不起啊。”</p>

时穿了头,恍然:“原来是这样,那么这问题怎么解决的呢?”</p>

黄煜一指前几队出发的举人,提醒时穿注意那些赶骡车的人:“瞧见没,咱大宋那么多骡马店,就是为着出行方便设置的,你可以先在本城雇用车夫与骡马,如果你自己有车子,那只雇牲口就行了,赶车的人会牵着牲口与你随行,出了本县县境你再到下一个县雇用骡夫,如此一段接一段,就能将你一直送到汴梁城。”</p>

时穿想了想:“可惜已经这样了,走吧,等到了本县边境,如果能够雇上驮马,那我就打发自家的马回去……”</p>

轮到时穿这一队人上路了,此时,大多数送行的人已转身向家里走,唯有远处的城墙上,一些不适合出头lù面的送行者,依旧站在城墙上眺望下面的队伍,依依惜别。在那西mén城墙上、魁星庙旁,一位戴着帷帽的nv子靠在nv墙边,看着下面的举人队列,低声轻yín:“梅萼知chūn,见南枝向暖,一朵初芳。冰清yù丽,自然赋得幽香。烟庭水榭,更无huā、争染*光。休谩、桃夭杏冶,年年蝶闹蜂忙。</p>

立马伫、凝情久,念兹人此别,鳞羽茫茫。临岐记伊,尚带宿酒残妆。云疏雨阔,怎知人千里。”</p>

当诗句尾音渺渺的时候,禁军指挥使曹熙一声吆喝,催促队伍进发,时穿拍马走到曹熙身边,曹熙看了看时穿胯下的马,抬眼望望一眼望不到头的举人队伍,感慨:“真是壮观啊。”</p>

时穿咧嘴一笑,一边催马行路一边搭腔:“大人,我听你五年前来海州驻防,难道上一届海州科考你未曾经历过,听人,本届科考参加人数比上一届还少,应该……”</p>

曹熙耐心劝慰:“不能‘我’,承信郎,要‘本官’。”</p>

时穿眨巴眨巴眼,很无辜的问:“我听神宗皇帝跟王安石话的时候也自称‘我’,曹皇后刘皇后跟范仲淹,文彦博话的时候,也自称‘我’,没听还有什么禁忌啊。”</p>

“算了算了,我跟你不清楚……”曹熙很无力的放弃。</p>

时穿继续用无辜的神态询问:“大人,你还没有回答本官的问题呢?”</p>

曹熙脸sè都绿了:“承信郎,你这可不是询问上官的口气。”</p>

时穿掰着手指头,很天真的回答:“我刚才那句问话中,‘大人’这个词有了,‘本官’这词也有了——没问题啊?”</p>

曹熙忍了忍:“罢了,我跟一个傻子计较什么,我跟你,这举贡起解啊,国朝初年的时候,基本上每届考生都一个不落,跟随解差一块上京,那时候四方战luàn,再加上五代以来武人干政,读书种子少得可怜——你知道皇宋第一届科举录取了多少人马,哈哈……</p>

再后来,随着四方平靖,陛下与读书人共治天下,参加科举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许多举人觉得随着大队人马一起走不方便,他们或者嫌官方驿站接待能力不足,总是拿不出足够的热汤水,或者以为自己特殊、优秀,不愿跟凡夫俗子hún在一起。</p>

故而,他们采用了变通方法——将自己的考生名册jiāo给官府,称之为‘投解’,而后自己单独动身,或前或后的前往京师,以避免官方起解时,因人数过多而造成的不方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