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山谷禁地(2 / 2)

天下 高月 0 字 2021-07-11

刘丕笑了笑,便缓缓道:“昔日管仲强迫齐国民种粮食,同时高价从邻国买进丝绸,再低价把粮食卖给邻「国,结果邻国人见有利可图,种粮无益,便纷纷毁田种桑,养蚕纺绸,从齐国赚了大把的钱,后来管仲见时机已到,便突然把卖给邻国的粮食提高成天价,同时禁止进口绸缎,邻国生了饥荒,无以为继,只得举手向齐国投降,几年来赚的钱,又重新回到了齐国国库。”</p>

张志和点点头道:“大将军,我正是这个意思,现在的粮食是从信德而来,一旦我们养成了对信德的粮食依赖,个个都去做工赚钱「或者毁田种桑,若几年后信德再没有粮食过来,那时安西可就生粮荒了。</p>

民以食为夭,这个道理李庆安当然憧,便道:“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不过年轻人确实是想去做工挣钱,已经开的工坊也不好关闭,那你们说怎么办?</p>

刘晏笑道:“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提高安西市场上的粮价「或者种粮者给补贴,要让种粮的收入不低于工坊,这样,工坊的货物卖去大食或拜占庭赚大钱,把赚来的钱拿一部分补贴种粮人,不要嫌粮食s,粮食永远是战略物资,我们只管多盖仓库,等大食生粮荒,我们再高价卖给他们。”</p>

“等一等!”</p>

李庆安脸的表情变成异常震惊,急道:“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p>

“我是说粮食永远是战略物资,我们只管多盖仓库。</p>

“不是这一句,是后一句。”</p>

“后一句?”</p>

刘晏想了想,道:“等大食生粮荒,我们再高价卖给他们。’’</p>

就是这一句,李庆安的脑海中如电光石火闪过一个念头,大食人几十年都是依赖信络的粮食,现在信德的大粮仓被自己占徒,那么大食会不会生饥荒?</p>

虽然尼罗河三角洲也是肥沃之地,但据裴瑜说,那里主要是种棉花,而不是种粮食,关键是两河流域,多年得到信德的大量粮食,那么现在还有多少人肯种粮。</p>

想到这,李庆安忽然意识到,如果大食真的生了粮食危机「那么大食人就不会拖到半年后再开战,或许战争合提前。</p>

意识到这一点,李庆安现自己犯了一个经验主义的错误,总是按照常理来推断大食备战时间,如果大食有特殊情况生,如粮食危机,那么他们肯定会立刻动战争来解决。</p>

他心中有些焦急起来,便对刘晏道:“楚河上游一来一去就要半个月,会误了正事,我就不去了,刘署令可代我去察看,我就全权委托给你了。”</p>

“大将要回碎叶吗?”</p>

“不!我去一趟拓枝城。</p>

从碎叶向西,经过阿史不来城、俱兰城,便可到达石国境内「再折道向南,六夭后,李庆安率部抵达了石国都成拓枝城。</p>

按照怛罗斯之战结果,石国的地位和河中诸国不一样,石国属于唐军的协从国,立有战功,所以它不像河中诸国那样沦为唐军的占领地,它多少有一点自治权。</p>

国王依旧是哈桑,石国的行政权仍然归他掌管,但军权已经没有了,石国只保留了五千军队,这时平时维护治安所用,而驻石国的近三万大军则归属大宛都督掌管,其中六千人驻扎怛罗斯,两千人驻扎白水城,二万人驻扎在拓枝城。</p>

现任的大宛都督是大将田珍,原来的都督李嗣业在李庆安攻打信德时,已经被调去河中,出任河中</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