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节 军功爵制不可少(1 / 2)

 周宝、王通收编了符积的残军,当即派出快马,一边通知李煜,一面派人,联络三泉的华安和董贤。看了又看小说网到了次日,一行一千多人,饱餐一顿,拔营启程,浩浩荡荡转回勉县。

李煜接到周宝的报捷,详细问了接战经过,心中大喜。手下最亲近的这几位兄弟,不但忠心,难得是有勇有谋,知道审时度势,有此得力臂助,大业定然可成。

周宝一军,回到勉县,李煜领了罗隐、黄石等文武,亲自迎到城门外,一行人高高兴兴,转回县衙,周宝将牛都将等几位降兵头目,一一引见,李煜殷殷抚慰,这几位都将,都不过是蜀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平日见了王继昭等人,那都是了不得高官,至于华洪、王宗诘那样的方面大帅,最多也就是远远瞧上一眼而已。而今看李煜,身为汉王,都是如此和洵,执手存问,这几人心中残留的一点点疑虑,都是烟飞灰散。

李煜问了几人,都是愿意继续从军征战,当即分别任命为教导营的都正,并兼任本哨右都督。几人拜谢,欢欢喜喜,跟着黄石去上任。

六百多名降兵,依次补入各营。点算之下,基干营,教导一营、二营,各营都可满编。李煜吩咐,如今天策谷所有精壮,基本都是抽调在外,天策谷中,太过空虚,着王通统领驻守营、补充营押送粮米五百石,转回天策谷驻扎,护卫天策庄根基,同时策应三泉和勉县两方面。

其余各营,分驻勉县和定军山,抓紧时间,继续开展三讲整军运动。

这三讲运动,讲军法、讲感情,这两讲,一手软投入,一手硬规矩,那都是现抓现灵的,从当初勉县降兵补入,到现在不过**天的功夫,这新老之间的隔阂和淡漠就消的一干二净。至于军法,虽然团勇军法,对军纪和战阵队列要求极严,但不过就是军棍的多少,至于其他的体罚,则全部取消了。这些老卒,还真是觉得没什么不能忍受的,毕竟军棍再重,也不过是皮肉之上而已,将养几天,也就没事了。

至于讲理想,这些老团勇,在天策庄时,都对李煜崇拜有加,视为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天人。如今这出兵不到一旬,连胜两仗,轻轻松松就取了勉县,扩军数倍。更是对李煜信心百倍。这只要跟定了李煜,拜将封侯,开疆拓土那都是寻常事。加上海涛的榜样在前,这些新兵,也都是心热。这操训之时,无一不是士气高昂。

这边三讲整军,那边三泉的消息也通了过来。李煜当即下令,授董贤为营指挥使,所部按团勇规制,整编为独立营,暂时驻防三泉县,防范利州方向蜀军。部下将佐,均按原职高低,补授哨都督、班正等职。华安升任枢密参军,暂留三泉,负责督导独立营整编和操训,并兼理三泉民政。其中有华安特别保荐的华洪两位亲卫骁将,直接调回侍卫中军任职。同时告诉华安,为了不打草惊蛇,引起西蜀注意,一切旗号名义,暂不公开,军队整编授职,不可大张旗鼓,同时严密封锁利州三泉间的道路,禁绝一切消息,无论来往者,均一体拿下,暗自管押,所获文书等物,一律拆检查看。

发走了命令,李煜又召集罗隐等人,商议这军功奖赏制度。

在李煜的心里,这理想当然远大的好,不过,对于每个具体的人来讲,远大的理想,未免过于虚无飘渺,毕竟越是远大的理想,实现起来越难,时间越长,甚至永远是个梦而已。这要保持长久的吸引力,那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和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具体奖赏制度,而靠着这个奖赏制度,一个人就可以一步一步的拿到他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这现在人最需要什么?无非是地位钱财,而最能体现这两样的,那就是官爵和田地。这也是国人几千年来沉淀在骨子里的不变追求。就算是到了后代,科技何等的发达,思想何等的开放,田地不过是换成了房子,官位变成了公务员而已,就算是在私企打工,还要挣个经理老总的称呼呢,何况这末唐五代。

所以,军功爵制,大秦的军功爵制,无疑是凝聚人心最好,建立一支强军的最好的奖赏制度之一。通过军功爵制,紧紧聚拢在李煜周围的军功大地主、地主、自耕农的利益集团,并进而形成一个帝国的统治基础。

几经参详,连续商议了多次,李煜和罗隐终于拿出了整套的方案。

军功爵位共分为八级三十等:

首先是称号:

第一级为义勇:

从下往上,分别为:顺天义勇,应天义勇,忠天义勇,奉天义勇。

第二级为义士

第三级为校尉

第四级为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