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刘公妙计 太子领兵(下)(1 / 2)

兴唐 午后方晴 0 字 2021-07-14

 第一百九十七章刘公妙计太子领兵下</p>

李威也差一点说出与父亲同样的话。</p>

但刘仁轨既然说了出来,确实有他的考虑的,自不会将李威往火坑里送。从容地答道:正是为了对付吐蕃。否则陛下让一般将领前去姚州,下了严诏,不准过问魔鬼山的事,姚州自可收回。</p>

可吐蕃李治没有办法说下去,连薛仁贵都大败了,自己的儿子,有没有军事天赋,没怎么看出来,肯定没有薛仁贵军事能力强,至于单挑,别看薛仁贵年数已高,一人单挑儿子三十个四十个,都不在话。如在马上,有了兵器,一百个儿子估计都不是薛老将军的对手。但这句话说出来,失去了志气。</p>

李治想法,刘仁轨是知道的。他继续说道:戴相公,可记得去年在此处,殿下谈过一句话。吐蕃不是兵强,是气疫强,在高原上,我朝大军不适应,放在平地,未必比我朝士兵强。jiao战的地方只是在姚州,虽有山势,但不是青海之地。等到殿下准备,再到达姚州,已经是明年暖hua开之时,南方湿热,还没有到达巅峰,正适合我朝大军作战,可对吐蕃来说,已经不大适应了。这是敌消我涨之势。只是其一。</p>

又将地图拿出来,指着地图说道:大家可看到了没有吐蕃暗中指使帮助了门g俭夺下姚州城,可是梁积寿撤向昆州时,有没有派兵拦戴再看看邸报,于阗国王尉迟伏阇雄与吐蕃合兵,攻破龟兹城,然而吐蕃人压迫苛重,尉迟伏阇雄心中不平,开始抗拒,青海境内,吐蕃也未平定。此时已无力分去多少兵力前往南诏,更不想与我朝对拒。所以数月前时间派出使者前来求和。</p>

下面一句话,并没有说,吐蕃人现在不想与唐朝打了,可唐朝也不想与吐蕃人打了,薛仁贵一战,唐朝寒了心。其实主要是各将领,无论是裴行俭还是刘仁轨都没有必胜的信心。</p>

其实没有李威的出现,历史上裴行俭刘仁轨,与后来的娄师德魏元忠唐休璟郭元振等名将,皆是不出。强行起大战役的,只有李敬玄,然后西域胜利后得意忘形的王孝杰。直到论钦陵死后,唐朝也只是xiao规模的试探,最后重新起大规模作战的。</p>

当然,丧气的话如同李治一样,刘仁轨也不大好出口。然后继续往下说道:姚州之失,无足痛痒,朝廷无论派出谁去,即可平定,我们知,吐蕃也知。太子前去,亦是一理。</p>

你是让太子殿下做饵李敬玄惊讶地问了一句,但一个饵字出来,十分后悔,立即住声。</p>

不重不上大鱼,刘仁轨却省去了饵字。</p>

不妥,李治连连摇头:只怕吐蕃人能猜测出来,听说吐蕃那个论钦陵用兵如神。</p>

这是听李威说的,否则到现在李治都低估了此人。</p>

是能猜测出来,但那又如何论钦陵能猜测出来我们用意,可他低估了一点,那就是太子殿下的军事天赋</p>

孤,孤李威噎着了,孤了半天都没有孤出来。</p>

殿下,莫急,且听臣往下说去,刘仁轨也没有往其他地方想,在他想法中,认为殿下自付没有论钦陵的用兵本事,倒也不奇怪的。</p>

那又要派出重兵了,李治喃喃道。梁积寿一战,折损的人马不多,朝廷能承受得起,再来个大败,唐朝也亏损不起。吐蕃同是一理,虽然大非川一战胜利,也让薛仁贵杀了数万人,其中有一半是吐蕃的士兵,同样让吐蕃元气伤了一下。</p>

不需,朝廷若派出重兵,吐蕃人对南诏兴趣不大,撤出姚州城,反而1ang费人力财力。只需派出数千精兵,再暗中调动数千士兵增援,让吐蕃人入网即可。至于吐蕃,也许会猜到,也许没有猜到,即便猜到,因为低估了殿下,论钦陵也不会亲自前来。不过以防万一,臣还推荐数人,协助太子殿下。</p>

请问何人</p>

第一个人,是在象州的薛仁贵,但召回时需要秘密一些,不可泄1u。这一句刘仁轨很慎重的,薛仁贵威名太盛了,如果吐蕃听闻,有可能没有钓到鱼,却真钓来了论钦陵,太子反而成了一条鱼。</p>

李治额。这个人选是无可挑剔的,再说,薛仁贵犯了错误,从高丽流到象州,也算是处罚过了。一员虎将这样流放,诚为可惜。</p>

李威同样点头,这个人物,在他心中地位很高大的,远远过了刘仁轨。</p>

第二个是裴shi郎。</p>

李威听到这个名字,又喜又忧。也就是裴行俭,裴行俭军事上的天赋还没有展现出来,在西域担任了几年大都护,调了回来,做了司文少卿,不久改任吏部shi郎。直到洛阳时,李威才得知此人。可问了问,在西域时裴行俭并没有打什么大仗,在朝廷有名声,是在吏部选拨人才上的名声,选拨人才很称职,与李敬玄人称裴马,或者与马载一人称裴马。提及军事,倒是他的哥哥裴行俨裴元庆的原型号称万人敌,虽死了很多年,至今声名不减。也算一个名将,但远远没有达到后来的高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