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方来还有英杰(一)(2 / 2)

兴唐 午后方晴 0 字 2021-07-14

这是同意逃户存在,可这一句话却驳不动。</p>

孤曾经与几位大臣说过此事,增加朝廷收入,两渠做了一些争议的举动,不但争议,孤刚才也说过,加快了逃户增加的步伐。然而却带来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会减缓朝廷财政的压力。若是大部赋税减少,一亩地打粮三石,一户七口人,十亩地就能活命,二十亩地就能温饱。能温饱了,会不会将地卖出去还有,海外大家又没有重视,但你们知道仅是南海一带,有多少地方没有真正意义的国家吗有可能比我们整个大唐疆域更大,不但这些地方没有强大的国家反抗,百姓还十分稀少。孤不知道土地压力从何而来</p>

原来太子已做了许多事,不但在抢地,还在抢钱。但张大安狐疑地问道:殿下言之似有理,可眼下之计如何</p>

孤正要说,前面的说那些,如张相公所说,太过长远,有没有效,要过很多年才能看到。孤说这些,是想说一个道理,治国与治水一理,堵不如疏。说完了叹口气,得罪人的话终于要说了。</p>

其实逃户很苦。因为害怕官府抓捕,在异地他乡谋生,过得胆战心惊,有时候受了不平的事,也不敢说。可以说这个群体,连部曲都不如。但不是没有办解决,朝廷可设一暂住制。</p>

</p>

何为暂住制李治惊讶地问。</p>

朝廷下诏勒令除特殊情况外,比如府兵,或者其他一些朝廷需要的民众外,各州县皆放开百姓迁移。但百姓迁移时,需向各州县讨要相关的文书,注明去处,到了当地后,再由异地州县发放文书,登记暂住时间。暂住民的税务还在原处jiāo纳。此举后,若百姓还甘心做逃户,那么就是有意避税,或者有人收留这些逃户,那么是纵容百姓避税,就可以用律令处罚。</p>

办不高明,也就是后世的暂住证政策。不过在唐朝,这个想大胆又匪夷所思的,并且绝对是一良策。原来各州县官员不让百姓流动,正是因为了税务为了政绩,税务不少,官员有可能乐见其成。原来的政策,逃户不敢抛头lu面,官员没有办管理,带来种种弊病,甚至许多百姓占山为王。但现在一来,朝廷可以将这些百姓纳于管理之下。</p>

李治张大嘴巴,很简单的一个方,为什么全天下的人就想不到</p>

但还是治标的方,若不是李威在大朝会上说清楚,也容易让人下绊子。执行起来,也未必顺利。许多人会不满的,特别是大户,用黑户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价格便宜。一旦官府登记在册,再象原来那样用不大可能。可反抗,又从道义上占不住理。凭借这一点,李威已是得罪了许多人。</p>

不仅如此,几次大朝会,上到皇帝皇后,下到群臣,甚至地方的群臣,皆没有想出良策化解。却让自己解决了,再加上两渠,父亲如何处之</p>

这两条官员一时没有想到,皆在沉思。</p>

依然有一些麻烦的,比如会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因此,放什么人到他乡谋生,又要细细斟酌。他州官员会不会配合,毕竟得不到税务,人口增加,给他州会带来麻烦。还有,大户会不会愿意配合</p>

可作为逃户本身,虽会jiāo一笔钱,但能正大光明的做人务工,也不是损失。至少这一策使眼下之局立即得到缓解。甚至会在很长时间,化解了逃户大部分的压力,朝廷增加税务,逃户可以有序管理。执行时也不繁琐,不残暴,体现了朝廷的温情,对百姓的关怀。至少在眼下,是化解这场巨大争议的最佳良策。</p>

李义琰大声说道:太子此策,是良策也,臣愧不如太子远矣。</p>

不但李义琰,许多大臣皆心折。事实是几百亿人几千亿人智慧对付唐朝几千万人智慧,但大家不知,成了李威一人智慧胜过几千万人,连雍王党派的大臣都无言以对。</p>

更多的喝彩声响了起来。</p>

武则天在帘后也是妙目晶晶,轻声说道:弘儿,本宫为你有这一子,感到欣慰。</p>

母后,治理国事儿臣不及父皇母后远矣,可如父皇所说,儿臣无他长,只有一些歪才,有时候能替父皇分担一二。</p>

这个歪才好,李治低声说道。</p>

父皇的夸奖叫儿臣惭愧,李威恭贺答道。但看着父亲神情复杂的眼光,在心里却在盘算着,自己该什么时候动身去青海。</p>

大方向出来,自有群臣商议细节。</p>

开始散朝,李义琰忽然抬头看着天空道:各位,看看天。</p>

这一天天气很好,宝蓝sè的天空纯净似水,略略dàng着几缕薄纱状的浮云。一年之中,这样的天气总会有那么几十天的。但偏要往其他地方引,也没有办,古时人还喜欢往其他地方引。比如李隆基兵变之时,史书记载四个大字,繁星似雪,让后人读起来立即热血沸腾。所以李义琰这一句说完,所有大臣一起抬起头看着天空。郝处俊忽然掉下几滴老泪,哽咽道:如此大事,天怎么能不显异象</p>

看着郝处俊在发huā痴,雍王党的一群大臣心中不是滋味。看着天,心里想到,不就是一个好天气吗,何至于天显异象你太夸张了吧。</p>

但不能言,计策是妙策,又碰上了这个好天气,郝处俊又要往上引,怎么办</p>

这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心里还是不免胡思luàn想的,连史官都恭敬地执笔写道:三月丙午是年是月初八,太子弘于大朝会议逃户,出暂住奇策,群臣惊叹折佩,是日天晴空明,恍若浮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