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非川凄草(一)(2 / 2)

兴唐 午后方晴 0 字 2021-07-14

再说,虽然封锁了消息,这样大的行军,自己没有理由不会知道。纵然就是败了,唐朝的太子也不会如此轻视自己。</p>

鄯城再次焕然一新,不仅是百姓自己,李威又派了大量士兵替他们将房屋修葺起来。还给了一些适当的补偿,老百姓皆大欢喜,怨言也就没有了。虽然还有一些百姓贪图无厌,然而看到那天晚上战争的惨烈,也不敢痴心妄想。</p>

于是鄯城再次象往日一样生机勃勃。</p>

也多少受了一些影响,石城山道与湟北道皆有大军驻扎,这一回不同了,大营将整个道路封死,虽然军纪很严,没有为难过往商人,可来往经商的胡人比战前少了很多。</p>

今天鄯城发生了一件事,原来送往各处修城堡的降俘再次被送回鄯城集中。还有少数人没有来,吐蕃士兵,以及一些将领。防止朝廷乐一乐,让青海送战俘的。若不需要,这些人下场会更惨。</p>

这些降俘也不知将要发生什么。这些天终于让他们体会到唐朝战俘的命运,吐谷浑与吐蕃境内有许多汉人的,原来隋炀帝经营青海,就将一批罪犯送于此耕地。但没有做好,皆被吐谷浑与吐蕃人反过来同化了。还有隋唐更替之时,逃离中原的百姓,这一批人更多了,有的逃向南诏,有的逃向突厥,有的逃向吐谷浑。</p>

这群人在各国地位皆不高,但也不怎么排斥。主要就是大非川之败后的唐朝降俘,命运最为凄惨。</p>

可这批战俘修城的时间不长,唐军对他们比他们对唐人战俘更凶惨。他们对唐俘,虽然残酷,还想一个细水常流,没有真正往死路里逼。然而唐朝军队呢,分明是想将他们往死路逼。</p>

饭是让他们吃上一个五六分饱,活却一个人在做三个人四个人的,稍有怨言,皮鞭子过来,往死里抽。没有了战马,没有了武器,他们连反抗都没有勇气反抗了。</p>

时间不长,已经听到有数十人死于工伤,还有两名跳崖自杀。心中戚戚</p>

又将他们带回鄯城,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有许多士兵害怕,连路也走不动。走不动皮鞭子又过来抽。只好一边走一边哭泣。来到鄯城,看到一行人,正中三人,全认识,一个是那个唐朝的太子,可还有另外两人。</p>

一个个全部趴下去,大声痛哭:大汗哪,救救我们吧。</p>

诺曷钵也眼含热泪,原来不觉,可现在看到这些故国的子民,很是伤心。顿了顿说道:你们现在喊救命,当初是如何对本汗的</p>

一个个大哭认错。</p>

这不要紧,我问你们,当初你们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现在过着是什么样的生活</p>

将领一择,皆是平民百姓了。吐谷浑原来的政策,税务很轻的,平民基本上没有什么税,国家需要时向富人与商人征一些税,应付过去就行。这一结果,是多方面造成的。一是特殊的军事体制,国家不用承担多少军费。二是有城,这个城比吐蕃人稍稍好一些,有许多百姓定居,可总的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城,以商业为主。大多数百姓宁肯住在帐蓬里,也不愿意住进城中。管制是向各族酋长发布命令,酋长再向百姓发布,行政机构简单,费用又不高。甚至连一个象样的都城都没有,设了牙帐,可这个牙帐是流动的,今天夏天到了伏俟城,秋天又到了曼头城。加上商业发达,吐谷浑人原来生活还可的。</p>

自吐蕃人入侵后不同了,吐蕃穷兵黜武,而且舍得用于军费。象吐蕃的扎甲,唐朝的盔甲仅仅是光明铠等极少数盔甲才能相比。当然,造成了吐蕃军事力量很强大。可百姓过得却是很苦。连吐蕃自己的百姓都不堪承受,更不用说是吐谷浑了。</p>

这一说,所有吐谷浑降俘更加羞愧。</p>

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生活</p>

不是啊,我们不想叛唐的,可是酋长们逼我们叛唐,一个降俘大着胆子说道。</p>

契苾明走过来就是一鞭子,喝道:于是你们背叛你们大汗,还要血洗鄯城</p>

这个降俘吃痛,闷哼一声,不敢再言语了。当天晚上是素和贵下的命令,可他们确实心动,也全部大喊过这句话的。契苾明不解气,又拿鞭子继续抽,诺曷钵一把将鞭子揪住,说道:契苾将军,他们皆是我的子民,子民犯了错,你要是生气,抽就抽我吧。</p>

说着弯腰求情。</p>

诺曷钵失去吐谷浑,不是他对百姓残暴,是两个国家角力,吐蕃人胜了一筹才失去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百姓随他离开故国,先迁移到祁连山南麓,然后到鄯州,最后到灵州。其实很久以后,还有许多吐谷浑人不顾吐蕃看守森严,陆陆续续逃向唐朝境内。就是吐谷浑内部,依然有许多吐谷浑人不认同吐蕃人扶持的莫贺可汗,将灵州的诺曷钵视为吐谷浑真正的可汗。</p>

不但战俘跪下,大街上还有少数吐谷浑行商的商人听说大汗到来,驻足停下,一起伏于地,大声悲号。</p>

诺曷钵一一将他们扶起来,说道:是我不好,让你们受罪了。</p>

李威咳嗽一声,煽情也煽得差不多了,正事要紧,得提醒一下。</p>

诺曷钵这才说道:我已经向唐太子殿下求了情,他准许你们随本汗前去灵州,你们愿不愿意</p>

愿意还有家人呢,但现在不能管了,先活命吧。李威这才当众读一份诏书,诏书里说,唐朝继续任诺曷钵为吐谷浑大可汗,同时担任青海道大元帅,与唐朝军队一起将吐蕃人驱逐出去,还吐谷浑人一个太平。</p>

当然,这份诏书是子虚乌有,不过李威已写了一份奏折向李治禀明,事急从权嘛,况且朝廷本来就有扶持诺曷钵返回吐谷浑的用意,大元帅就不能真计较了。</p>

这一份任命有很多作用的。</p>

不仅仅争的是大义。</p>

宣完了诏书,将素和贵押来,砍首祭旗,战俘押送灵州,大军起程,直奔石城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