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散红光成绮(一)(1 / 2)

兴唐 午后方晴 0 字 2021-07-14

 如何将这个帘子挑开,看了看天上翻飞的黄云,裴行俭高边一百五的智商,也想不出来办法了。</p>

青海战役要收工,京城大戏,继续在上演。</p>

听了李贤的话,段夫庆觉得很想要哭。觉得章好自己是吐蕃人,否则听了这句话,又协助了这个皇子,能立即跳洛水自杀。</p>

道:殿下,那个婉儿可是东宫的良媛啊。</p>

那意思,也是你的大嫂,怎么比吐蕃那些不开化的野蛮人都不如呢</p>

我知道,但我今天不知为什么,感到心动,而且婉儿今年十五岁上官婉儿出生月份晚,这时才十三周岁。去了一趟青海,可回来后,还是云英之身,我替她不服。</p>

那也是你大哥的事,你自身都难保了,有什么资格管你大哥东宫的事务再说,你大哥不愿意动她,难道你就要替你大哥替她开龘苞这都是什么道理</p>

殿下啊,不容易啊,东宫几个妃子,平时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是一群人。难不成,你闯入东宫,当着东宫各位妃子的面,给那个婉儿读采葛</p>

估计李贤前面将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读出来,东宫会立即将他用扫帚生生撵出去。</p>

所以才让你想一个多法。</p>

劝了没有用,但是段夫庆忽然灵机一动。随他了,自己能劝,算是对他不错的。若不听,关自己屁事自己这条小命,还不知道那个皇后什么时候玩腻了,派人索取。但这事真若办成,倒是一个机会。</p>

然后自己来到天津桥上,特别是上早朝时,文武百姓皆在天津桥等候放行,远处有许多百姓观看。然后自己大声一说,自己是吐蕃大论的手下幕僚,让皇后发现了。那么为什么不抓不抓有好处啊,继续让雍王做挡箭牌,太子又在青海,皇后好发展势力,满足她的野心。当然,张大安肯定不会让自己说的,可还有刘仁轨,戴至德,郝处俊,必然阻拦,让自己将真相说下去。</p>

然后再说雍王如何地不孝,陷害几万唐军于死地不算,继续在害太子,甚至公然与太子的良媛有那么一回。事情传扬,在唐朝会引起多大的动荡一下就乱了。自己再来个自杀身亡。也不负大论的嘱托。</p>

想到这里,态度转变,说道:殿下,可不大容易。</p>

是。</p>

段夫庆就在苦思冥想,这也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可居然让他想到了一个主意,问道:那个土官婉儿才气如何</p>

很好,我看中的正是她的才情。</p>

现在朝中执掌宫中诏命的有那些人</p>

执掌宫中的诏命,不是掌握宫中发下来的诏书。是皇帝或者皇后有什么诏书,可不能什么诏书都自己来书写。特别是现在的诏书,要讲究押韵骈仗。书写十分不易。比如李治发颁天下的诏书,字字珠矶,句句对偶。</p>

实际上用李威的话来说,十句九句是废话,完全为了对偶而对偶,内容空洞,关健的就那么两句话,直接说,不就得了。但写给李威的书信,也略略注意一下,可一半却不对偶。有那份心思么</p>

这些诏书其实不是李治,或者武则天书写的,而是皇帝或者皇后嘴授,名儒学士旁听,然后草拟,写好了再修,让皇帝或者皇后过目,再颁发天下。也就是一个代笔。</p>

李贤立即答道:现在执掌宫中的诏命,是刘懿之刘律之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这几人,也就是老百姓嘴中的北门学士。</p>

然后迟疑起来,道:你是说这不大可能的,执掌诏命的,皆是鸿儒擘文。在李渊与李世民手中,有这个权利的,是温大雅魏征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褚遂良,没有一个是差的。到了李治早年,有许敬宗上官仪。后来二圣出来,上官仪杀死了,李治又有意打龘压妻子的权利,扶持了一群反对妻子的大臣为宰相。于是武则天仗持自己才情还可以,强行为之。李治也无奈,眼睛看不清楚,还要听妻子读奏折,妻子将眼前这一关卡住,没有办法,只好让武则天书写。</p>

所以狄仁杰说武则天是一个铁人,一天要做那么多事,身体健康,吃嘛嘛香,也是天性异禀。一般人早就倒下去了。不过后来,武则天渐渐也吃不消,正好扶持了北门学士,略略分了相权,于是顺手让他们代笔,书写一些诏命。因此,自北门出入禁中,又常在北门候进止,看两位圣上有没有什么诏命,要这些人书写,北门学士这个称号,也是这样来的。</p>

有何不妥诏命也分为几等,有大事,有小事。若是才情够,书写一些小的诏命,难道不成吗况且天后是女子之身,天皇身体时好时坏,不是太监,是一群大臣,进进出出,是不是有所不便而且太子执掌国政,似乎成为定局,太子的侧妃协助天后,传扬出去,是不是天下美谈</p>

是啊,是啊,李贤会意了。</p>

在东宫不便,可是在后宫,少了太子的那一群人监督,自己这些天经常去内宫请安,机会便来了。</p>

段夫庆心里冷哼一声,我的机会也来了,若是在别处出事,唐朝这对皇帝皇后,还能推卸一些责任。可在他们眼皮底子出事,到时候十张嘴也洗不清。</p>

李贤又说道:那么谁来进言</p>

张相进言即可,他是你的人,自不愿意看到北门学士与天后搅在一起。进这份谏,合乎情理。</p>

是,李贤喜不自胜地喊来张大安。</p>

张大安也疑惑,问道:殿下,你是</p>

不用问,这是孤的妙计。</p>

又有什么妙计狐疑地看了一眼段夫庆,然后想,难道分北门学士权似乎也不大对啊北门学士一直低调行事,几年来似乎从开始的争议,到现在,所有人都忘记了。又或者离间太子与皇后的关系,可上官婉儿这个小丫头能做什么</p>

想不明白,又不好意思问,这个就象皇帝的新装,雍王已说了妙计,自己不懂啊,问了,自己岂不是很笨</p>

于是上奏一书,听闻东宫良媛上官婉儿才学过人,又是太子的良媛。皇后这些年为国家做了许多贡献,讴歌泣血,然后后宫禁地,北门学士才高资浅,出入不便,因此恳请两位圣上,让上官婉儿学习起草诏命。这也是为了帝国将来着想。</p>

说得颇有些道理的,北门学士,才学是足够了,可能资历太浅,不象以前那些大臣们,那一个是差的。许敬宗不出事之前,同样也是国家的重臣。</p>

可是这对夫妻有些奇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