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看往来神仙才子(一)(1 / 2)

兴唐 午后方晴 0 字 2021-07-14

 两条长长的队伍从山脚下,一直立到小坡上。所有人全部表情肃穆,葳然不动。</p>

这是李威想出来的一个办法。</p>

野辞明月被母亲接走了,还有她的家人,手中钱充足,托人在长安替他们买了一栋房屋。不过野辞明月没有去长安,而走到了九成宫。青海似乎平定下来,王方翼又生擒活捉了李遮匐,父亲大约很高兴,于是从洛阳又重新回到长安,又从长安去了九成宫。在咸亨殿大摆酒席,欢请诸互然后就在九成宫呆了下来。</p>

晚年后,李治去九成宫次数多了,是环境因素。</p>

长安与洛阳城市大,象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对欧洲不了解,有可能洛阳也是第二大城市。空气多少有些浑浊,而且居住了那么多人,声音十分嘈杂。当然,想着热闹,肯定是长安与洛阳的好。</p>

不过李治头痛,九成宫绮山而建,十分安静。</p>

这才是李治经常去九成宫的原因。</p>

对母亲的做法表示了感谢,嘴上说的,可心里面却是想回去。原来一心想逃避的,现在主动争了。这个念头不象李贤,生得很晚,一直到逃亡出来后,才真正产生这种想法的。</p>

秋仁杰回了信,情况了解,也不好说对与错。不这样怎么办难道非要在青海吃败仗重点说了一句,回京时间,最好在明年春天三月。这个时间,狄仁杰大约也调查清楚。可回京还不行,得登基,这个可不是一回来,就能登基的,正好明年三门渠全部竣工,让皇上有一个圆满的下台功绩。这一安排,又得三四个月时间。</p>

后面的没有说,但如何回来,狄仁杰也没有想出办法,只说正在想。</p>

大家正在想,只要一个办法足够,李威于是开始准备后面的事务。自己走了,青海得留下一个好底的,这不是为别人,也是为自己的。</p>

</p>

但青海没有错误,应当没有事,至少现在黑齿常之能挑起大梁,可担心的还是党项人,人太多了,青海不象后来环境恶化,现在环境还可,人口密度虽低,但比岭南并不差些。</p>

从河湟到积石山,再到松州,海拨不算太高,水系发达,温度也不算太寒冷。原来的百姓,再加上将士以及家属,与党项人,包括佻叠等州,人口达到了近七十万。</p>

其中党项人占了一半有余。</p>

这是李威一直担心不下的。于是想出了几条办法,比如今天。</p>

立碑</p>

树一个英雄纪念碑。</p>

来了不少人,包括契芭明和他的部族战士,这一次牺牲惨重,朝廷也慈怜,全部让他们回凉州去休生养息去了。</p>

还有各部羌人,打得寒心了,害怕唐朝无休无止的报复下去,一个个派出使者,兵分两路,一路到九成宫,向李治求饶。可不能忽视这个太子,那是唐朝未来的皇帝。李威不见,让他们等,等到今天观礼后再谈。</p>

然后是党项各部派出的代表,李威邀请来的。</p>

裴行俭看到各位代表到来,低声说道:奏乐。</p>

芋角声凄怆的欢响。</p>

一曲奏完,裴行俭当着众人的面,念祭文。吊祭牺牲的将士。然后说道:观礼</p>

侍卫来到一团团白布前,单腿下跪,行了一个隆重的军礼,然后庄重地将白布揭开,先是十几个石像,有汉人党项人铁勒人各部羌人,以及契丹人韩鞠人,凡是这一次所有参战部族,全部入选。一族一个石像,按照他们的服饰打扮,雕刻得栩栩如生</p>

石像揭完,又是一个白布揭下来,是一个两丈高的石碑,两条蚂龙盘旋于上,正中一行大字:大唐烈士永垂不朽。</p>

后面还有,一块块白布揭下来,是一个个石碑,上面雕刻着所有明确出来的牺牲将士名单,按照功劳来的,不计民族,谁的功劳大,就在最前面,一个个烈士的出身,此战的功绩,如何牺牲的。因为写得很详细,所以一块石碑上只能容纳不到十人。近万个石碑森严地排到坡顶。</p>

李威慢步走到纪念碑前,猛地伏了下去,以头碰地,恭恭敬敬地施了三个伏礼。</p>

裴行俭心中叫了一声:好。</p>

李世民征高丽时,回来得有些晚,许多将士冻死,然后写了一篇祭文,行了三个拜礼,所有牺牲子弟的家属皆不怨,道,能让皇上为我儿祭拜,虽死犹荣。</p>

今天太子这样做,道理一样的。</p>

李威又来到纪念碑后,首先前面就是拜岭上断后的几千牺牲战士姓名,其中驾驶火药车的将士姓名赫然在最前列。虽然是做戏,可想到这些人为了自己,壮烈的牺牲。有的是自己忠心的侍卫,也有的是党项人,比如憨态可鞠的拓跋远。这一留,再也不回头。李威眼睛终于湿润了,再次伏下,一一伏拜。</p>

殿下哪,黑齿党之哽咽地要搀扶。</p>

黑齿将军,别要阻拦孤。孤一直觉得歉意难安,让孤拜一拜,孤心里好受一些。</p>

一路伏拜下去,气氛这一次才真正变得肃穆起来。</p>

觐礼的人很多,黑压压的,不知道有几万人,从岭上到岭下,看着一步步挪向山顶的太子,一个个鸦雀无声。</p>

大半天才拜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