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天上人间梦里(五)(1 / 2)

兴唐 午后方晴 0 字 2021-07-14

 说完国家需有一个目标,与举才后,李威又说道:我大唐疆域广大,有山东河南关中江准中原领土,也西域突厥等番胡领土。疆域越大,治理越是不易。特别是蕃人胡人夷人,与中原人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我曾经去过南诏去过青海,还因为逃亡,去过东女羌吐蕃的多弥与苏毗。见过许多。胡人与蕃人,国家如何对待,政策一直模糊不清。农民耕耘才有收获,工匠做工才有薪水,欲得必有付。因此我想,不以诚待人,人何以诚待我我昔日读汉文帝与尉佗对答书,零涕以下这两文为何也不收录古文观止。若不是汉文帝以诚待夷,何来汉朝南疆的平定</p>

在座的,几乎就没有人没读过这二文的。</p>

唐朝疆域广大,胡蕃夷占的地域人口数量很多。胡蕃臣服,国家才能平定。若是朝廷心中鄙视,胡蕃又如何臣服因此我在青海说过,只要忠于我们大唐,汉胡一家,何分彼此,彼之妻子,乃是我的妻子,彼之亲朋,乃是我的亲朋。我朝待之以诚,若不服之,王师必伐,也是正义之师。诸卿,意下如何</p>

这又是唐朝的一大课题。</p>

唐朝疆疆很大,自古从未有之。然而西南有南诏,岭南同样多有夷人,辽东更乱,有高丽人鞋鞠人契丹人。漠北更不要说了,有铁勒人突厥人结骨人都播人,西域也有,突厥人昭武九姓,以及其他各部。时叛时复,说句不好听的,成了唐朝的一块鸡胁,食之无味,丢之可惜。朝廷用了羁廉的方法治理,可是收效也不大好。</p>

这也不是李威所希望的。</p>

这一议,很重要,但肯定不指望有什么明确的解决办法,众人又是一阵嗡嗡地议论。</p>

李威主动说道:我还有一些想法,今天不早,暂且不议,改日我将它细细思付出来,再作商议。</p>

一起称妥,但诸臣中还有一些胡臣蕃将的,一个个眼兴闪动,兴奋不己。</p>

李治眼睛不大好,武则天眼睛却是很尖,蹙了一下眉头。仅是笼络人心,这个儿子比自己并不遑让多少。她想的是权利,李威却想是的国家。不管成与不成,这一句话传出去后,对国家边疆稳定,就会产生无可比拟的作用。</p>

大动作了</p>

这时候离下值尚早,竟然连细商的时间都没有,可见皇帝要讲多少事情</p>

李义蛟忽然用手帕擦着眼泪,刘仁轨低声问道:李相公,怎么啦</p>

臣是喜啊,不知道戴相公与张相公看到陛下今天的样子,会有什么感想</p>

刘仁轨也是唏嘘,自己争来争去的,都成了首相,还有什么好争的,不就是争大唐未来有一个好皇帝吗,终于盼来了。</p>

两人感慨万千。</p>

李威没有理他们,继续往下说道: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太宗皇帝曾留下帝范十二章,太上皇如数执行。刚才我与太上皇一道上殿,还说过一句话。这十几年来,这么多天灾,国家平稳,儿臣心中仰慕已久。</p>

李治微微一笑,虽然心中很不开心,可马屁还是吃的。</p>

不但如此,这句话也是隐隐的一个定位,既然继续捧抬自己,大约不会在以后做下不逆的事。</p>

还有母后的十二言,也是切中时弊之举。其实十二言根本就没有执行过多少,也没有官员当作一回事。只是后来的武粉们,拼命吹捧出来的。其中大多数于其说是建议,不如是武则天收拢人心之举。对国家贡献,远远不及李世民的十二章。但也要母亲开心一番,怎么办呢已经做了皇帝,他们是父母,不能虐待,也不能继续僵持,只好使寒冷的关系回温。再拍一下马屁。</p>

李义蛟也没有反对。其中过节他也懂的,反正做了皇帝,不需要再争。更多大臣则长出一口气,这一表态,太子有意委屈求全,是在主动修复关系,国家大约不会再乱了。</p>

武则天则在心里想到,这孩子,又在给我糖吃了。不大相信的,这些年,一会儿喂糖果,一会儿动用小刀子。但在登基之日,捧抬自己,还是很高兴的,嘴角露出微笑。</p>

太宗皇帝说过纳谏,太上皇说过要广开言路,母后说过广言路。昔日蜀汉贤相诸葛亮也曾说过,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孔夫子问道于老子,言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圣人如此,我辈敢妄自尊大乎</p>

这也是他的本心话,前世就是一个小讲师,一个月拿三四千大洋的小白领,还是那种很低级的小白领,现在一下子做了皇帝,想肯定想的,那一个人不想做皇帝可心中还有些戚戚不安,因此也从内心处,想大臣群策样力。并且也是这么做的,在青海,他就是有什么想法,也多次征询各个将领的意见,补漏拾遗。</p>

可大臣不这样想。</p>

好啊,陛下,说得好。李义蛟让李威这一句说得热血沸腾,终于失态地喊道。</p>

但没有人一个说他。</p>

今天李威登基,气度挥弘,言语有理有节,虽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太上皇最后禅让的,可也表现了一些孝道。作为一个天子,已经有了一些贤天子的气象</p>

李威压了压手,让诸臣停下来拍马屁,这几天要登基,想了很多事,今天索性一下子说出来,要说的事情还有很多,没有时间听大臣唱颂歌。又道:一个人的眼睛能看到,一个人的耳朵能听到的,终是有限。一个人的智慧,也终是有限。因此我在此说一句,希望各卿以后广开言路,若是我,或者其他人,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请一一指教。我恭耳聆听。</p>

说着站了起来,鞠了一躬,真诚地说道:拜托。</p>

讷谏是老生常谈,可自古以来,就没有一个帝王有李威这么真诚的态度。一句拜托,一个鞠躬,让许多大臣眼睛湿润起来。</p>

武则天挠了挠李治的手心,说道:陛下啊,弘儿比你当初强啊。</p>

这是第四件事,又到了第五件事,李威又说道:焰帝以自大奢侈误国,前车之鉴,尚未遥远后者可鉴。太宗说崇俭,太上皇以节俭称颂于天下,母后说省功费力役。可见俭省对国家的重要,前几天,韦弘机找到我,称其冤。我说了一些话,虽然你有功,可以奢侈迷惑父皇,其罚不过。因此,自此以后,我下一道敕令,勿得修建任何宫殿,我朝有太极宫大明宫东都的皇宫与上阳宫,还有歧州的九成宫,太原各地的行宫,已经足够。另外我再下一道敕书,东都与西京两处东宫,所有三十五岁以上的宫婢,除有官职在身,不得脱身外,全部释放回家,以便亲人团聚。还有各个内侍,在宫中内度人手够用情况下,勿得乱添内侍。毕竟阉割,失去了人伦,有伤天和。皇宫的宫女他没有权释放的,只能释放两个东宫的宫娥,就凭借这一点,也会释放上千宫蛾回家得聚。不但是节俭,也是一件善举。</p>

又继续说道: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我能释放宫蛾,几十年后,说不定晚年贪图享乐,又会增加宫中宫娥数量。请各位谨记我今天说过的话,以后宫中的宫娥内侍,以及兴建土木,其他用度,我若有奢侈之举,请上书直谏,用我的话来讥讽我,可行否</p>

喏</p>

到了这时候,大部分的臣子之心,几乎全部诚服。</p>

还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想清楚,请各位明示。太宗说过赏罚,母后说过杜谗口。进谏可以,但不可进谗言。秦以暴法除国,东汉以法驰废国。于是诸葛亮不赦,王猛击杀强德符坚的母弟。无赏则于进取之心,无罚则于警戒之心。因此,我想重修唐律,以唐律为刑狱依据,而不是以人治法。又怕失去道德,沉迷于法典,失去了儒家弘爱之心,各位意下如何</p>

实际上他很想的,怕有争议,于是推给群臣头痛去。</p>

又是一阵窍窍私语,说得很好的,可还有顾虑。</p>

李威没有管,又说了第七件事,道:汉武穷兵黜武,晚年后悔不止。太宗也为两征高丽,下诏自责。青海两战,将士牺牲无数,胡汉至少二十万户人家妻离子散,父母痛失爱子,国家用费无度。可是青海若不战又会如何吐蕃必然无休无止,他日侵吞河淫,再吞佻叠秦谓,离西京只有咫只之遥,国家也会危在旦夕。因此太宗说过阅武,又说过戒猛,这个戒猛不但是吏治,也可以用在军事。不战不练,不出悍卒,不出勇将。但一味地开疆拓土,对国家对百姓也会有很多的伤害。因此这中间需要一个平衡。我看到青海的形势,又看到牺牲的将士家属,心中一直在想如何平衡。</p>

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诸卿可以再商议一下是否得当。国家不可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但是用来开疆拓土的,也防止有变发生。一旦羁廉之地有叛,或者外族入侵,有将可用,有兵可征。这要练兵,也要实战练兵养将。但不可以无度地开疆拓土,对产生纠纷的羁靡地区,主动分清纠纷与叛变的区别,以调停为主,减少战争次数,但对明确谋叛之族,也要雷霆压之。兵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备,或者我说一句,国家养军练军阅武,但需减少不必要的战争。母后也说过,息兵,以道德化之。母后,儿臣这一条,是不是母后的意思</p>

扭头询问帘后的武则天。</p>

实际上武则天对军事不懂,那个息兵,道德化之,根本是在夸夸其谈。两国之间的和平是打出来的,谈什么道德就象后来的老美一样,为什么那么多国家在后面拍马屁正因为他的拳头狠,以和为贵,贵个屁那是无能者替自己遮丑的说法。</p>

李威说的这一条,是李世民阅武的升华版,比武则天那个息兵,不知高明了多少倍。</p>

武则天尴尬地笑了一笑,道:正是。</p>

又说道:弘儿,你等一等。</p>

与李治窍窍私语了一番,然后李治说道:弘儿,今天你所讲的几条甚美,联很欢喜。</p>

儿臣不敢当哪。</p>

你勿用谦虚,对,联当嘉奖之,错,联也要评批于你。</p>

是。</p>

既然你说出来,联今天嘉你之美,各处皇宫行宫中的所有宫婢者,以及内外教坊年四十以上无职在身,全部释放回家团聚。</p>

武则天说了一句,你儿子在做好事,陛下,你不能让儿子风头抢过去。因此李治立即同意下来。</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