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静绕珍丛底(一)(2 / 2)

兴唐 午后方晴 0 字 2021-07-14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要紧,得想方设法将暴*平息下去。朝中这几名宰相,除了崔知温对军事略懂一二外,包括兵部郎岑长倩在内,对军事皆不懂,懂的人却正在淮南道巡查。</p>

李威说道:“魏玄同,你立即替我写一份制书,让萧嗣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叛军拖住,拖得越久越好。”</p>

“喏。”</p>

“薛元,你立即替我写一份制书,勒令边关各州刺史严加防备,不能让突厥人攻入中原。”</p>

“喏。”</p>

“裴炎,此次叛军多达数十万人,不可小视。而我朝将士战斗力下降,已经不能指望象过去那样,仅派几千几万人,就能建奇功了。因此得立即征召重军,但主帅的人手,你替我参议一下。第一是裴郎,他临行前对我说过,西突厥之事,能迅平定,正好征军需数月时间,返回来时能赶上率军出征。第二个人选就是薛仁贵,青海有黑齿常之、李谨行二人驻守,足以应付吐蕃突变。也能将薛仁贵从松州ou调回来。第三个人选就是我……”</p>

其他人皆不行,黑齿常之也许行,可他的资历无法有能力统率几十万大军出征。再说是一个胡人,朝廷也不会很放心。王方翼也是如此。朝中有资历的人不少,可又欠缺军事天赋。要么就是刘仁轨,刘仁轨青海病退,也不大好意思再率军了。至于他本人,不是说他比其他诸将高明,但作为皇太子或者作为皇帝亲征,对将士的鼓舞,就已经是一种力量。</p>

之所以咨询裴炎,如是父亲下旨,一个个没有疑异,自己下旨,主帅之选,是一种承担,也是一种利益的分配。抬出他自己,是一个表态,不可能每一次行军作战,他都要亲自挂帅的。但人选只有两人,要么裴行俭,要么薛仁贵。</p>

裴炎想了一下,裴行俭是皇帝的嫡系,与自己也不对付,皇帝对薛仁贵似乎不错,可太上皇与太后对薛仁贵更不错,至少此人是一个中间派,但薛仁贵在大非川的败绩,让裴炎也担心,而且薛仁贵的出身,也让裴炎瞧不起。所以思付了一下,说道:“陛下,臣认为还是裴郎为妙。”</p>

“就依你,立即替我写两份制书,一份征召大军,一份征召裴郎西域事一了,立即返回京城,准备出师大漠。”</p>

“喏。”</p>

“上官婉儿,你立即替我写一份制书,传檄突厥各部,语气要严厉,戒告他们再不悔改,青海吐谷浑的今天,就是他们未来的下场。”</p>

“不可啊,”崔知温立即说道。</p>

不是指不能让上官婉儿写制书,是指不能那样对突厥,突厥与吐谷浑不同,拥有几百万人口,占地极其广大,若真那样做,jī起他们死志,想征服更难。</p>

“崔卿,勿惊,我知道轻重。这是一个态度,让一些鼠两端的部族主动退缩。就是轻松地战胜,也不能那样做。突厥一统大漠已经很多年,享受了无数的奢华,他们贵族都堕落了。一旦扫空,无论契丹与靺鞨、室韦迁入大漠,祸害更大。”</p>

这个靺鞨不是指李谨行的粟末靺鞨,而是指更北方更强大的黑水靺鞨,后来大祚荣率领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国,治下有许多高丽人,以前高句丽也统治过许多年,所以后来bang子无耻地认为大祚荣是他们国家的英雄。这个说法是不对的。高句丽是高句丽,新罗是新罗,高句丽人大多已中国化,粟末靺鞨在大祚荣没有立国之前,畏惧唐朝强大,举族来附。但黑水靺鞨当年没有诚服于高丽,今天也没有怎么诚服于唐朝,除了这两部外,还有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与白山五部。但每一大部,又分成许多小部,因此现在的靺鞨不是很强大,甚至唐朝都不知道其他五部,只知道黑水部。</p>

李威悄悄派人移种耐寒庄稼失败后,于是又将眼光投放在北方,这才有一个细致了解。以渔猎为主,要么养猪,还种了少量的庄稼,如粟麦,品种也不大好,产量不是很高,但能种植起来,说明就有种植庄稼的希望。可是后来生了许多事,此事耽搁下来。再说,想试种,不能在唐朝境内,必须在北方。</p>

突厥人虽然有可能是将来的隐患之一,李威不是很担心,担心的是未来古、契丹、党项与nv真人种。在他心中的排行榜,nv真与古人种是最强大的,好象古人种就是出自室韦,nv真人种就是出自靺鞨,那个厉害,就看那个先堕落了。党项正在全力汉化,在么就是契丹。这些部族皆在东北,以渔猎为生,文明又落后,部族又零暂时是没有威胁。然而李威却知道,一旦他们到了大草原,上了战马,这些人种有多大的威力。</p>

不如留着突厥人练练兵。</p>

两人意思截然不同,崔知温也没有从哪里看出来契丹与室韦或者是靺鞨人有多大的威胁,可是皇帝眼光比自己长远,只要不胡来,崔知温也就不吭声了。</p>

几份制书写好,也大约将策略定了下来,几位宰相离开。得准备了。不仅是征兵,物资、武器、盔甲,这是一场很大规模的战役,得从现在就要准备。</p>

李威踱了踱,在沉思,忽然大笑起来。F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