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天平(2 / 2)

兴唐 午后方晴 0 字 2021-07-14

圣德太子即位,为孝德天皇,立即学习隋朝的制度,进行改革这为倭国进入文明时代打下了基石天智天皇时,白江口一战,使倭国意识到与中原的差距,再次模仿了唐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强化了王权</p>

但几年前,倭国再次出现了一次大的战乱</p>

天智天皇有一个胞弟,叫大海人,很有才智,大海人又有一妻子,叫额田王,是一名女歌伎,长相十分美丽这个女人不但美丽,头脑也不简单,后来倭国出征罗,她还亲自率军渡海作战过的原来为大海人侧室,生十市皇女,让天智天皇强行纳入后宫但大海人一直忍辱负重,小心的协助皇兄处理政务,迅与天智天皇与权臣中臣镰足成为倭国的三巨头为了拉拢,天智天皇立大海人为皇太子,将自己四个女儿又嫁给了他</p>

所以后来看倭国的片,有许多片是,这是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莫要惊奇</p>

但后来天智天皇又再次反悔了,此次反悔有两个原因,第一晚年天智天皇象李隆基一样,开始堕落,寻欢作乐,但大海人却很有作为,白江口之战败后,他立即在东宫宣读了倭国使上的著名甲子之诏这引起了天智的不安与警觉,此一点颇象李治与李威一样第二,为了一个女人额田王成为天智的女人后,与前夫藕断丝连,在狩猎时,大海人情不自禁地向额田王挥袖示爱,额田王立即yín歌一首:紫茜围猎场,君马正徜徉岂不虞人睹,君袖乃尔扬这么多人看着,你得小心着</p>

但大海人在日思梦想下,没有控制住,居然作歌答道:紫茜同妹艳,往来围猎场何至他人fù,思慕断我肠这两首诗太浅白,老午不解注了面对如此赤ǒ的眉目传情,生xìng机敏的天智不会熟视无睹,“龙颜大怒”不久后,天智在琵琶湖畔高殿大宴群臣,寻欢作乐,对兄长文恬武嬉不满,大海以长枪贯敷板,表示愤怒仇旧恨之下,天智要将大海人推出去斩首因为中臣镰足苦苦求情,才没有杀成为了维持自己地位,天智又换了一种方式,不仅将自己几个女儿嫁给大海为妻,又将自己的宠妾,额田王的姐姐嫁给中臣镰足为正室,中臣镰足又将自己爱女嫁给了大海人为侧室暂时维护了倭国的朝廷平安</p>

不久后,中臣镰足病死,天智兄弟矛盾终于无法调和,开始提拨自己爱子大友皇子上位但大友皇子有三个很大的劣势,倭国盛行横向皇室继承传统,先兄弟,后子嗣大友亲母是地方豪族,在宫中却仅为采女,十分卑贱三是深宫之中,大友皇子缺乏治国经验可是天智却使用了种种手段为儿子强行铺路,先是让儿子为太政大臣,这也是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职称又任命大友皇子心腹我赤兄为左大臣,中臣金连为右大臣,苏我果安、巨势比登、纪大人臣为御史大夫病危时,天智召大海人进宫,要大海人继承皇位这是十分危险的一次宣见若是大海人当时答应了,就会立即被处死但老谋深算的大海人非但没有答应,反而一再让天智将皇位传位于太后,国政托负给大友皇子,还怕兄长动杀心,请求兄长让他出家为僧躲过了一场灾难,依然隐居起来</p>

如此低调悲情,天智不好办了可这时幼稚的大友皇子,急不可待,与几名心腹泣血为盟,加快了抢班夺位的步伐天智弥留之时,苏我赤兄趁机逼宫,迫天智宣大友为皇位继承人丧事未了,大友皇子立即登基,称弘文天皇然后准备兵马与粮草,准备一举剿灭大海人但大友忽视自己身边的一个人,大海人的女儿十市皇女为大友的正妻,听到此消息后,立即通知父亲</p>

大海人立即起兵反抗,这就是倭国历史上有名的壬申之乱不久后,大友兵败,自缢于长等山前大海人登基为天武天皇在这场闹剧中,两个重要的女xìng人物,下场十分凄惨,额田王年老sè衰,恩爱不在十市皇女虽帮助了父亲,却葬送了丈夫xìng命,心里留下永久的创伤,七年后憔悴离世但好不容易夺来的江山,大海人十分慎重,也是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仿照唐朝,制造出倭国历史上最早的钱币富本钱</p>

有作为另一名词,也就是有野心罗王金法敏也是一代人杰,这二人对碰后……会很有看头</p>

听到河边兽生的话后,他也不知道唐朝皇帝居然挂念着一千多年后的仇恨以及忌惮,认为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立即同意下来但心中有些疑虑,也就是河边兽生提出的两条,战后利益如何瓜分,以及允许自己对罗人的征服方式是一路烧杀过去,还是一路无用的仁爱过去若是后者,他又不想进攻罗的</p>

结果无疑让河边兽生十分高兴</p>

拿到了这份协议,李威立即来到上阳宫</p>

同样也悲催,倭国每一个皇帝登基不容易,他也不容易,眼下想做点实事,必须要父母亲配合</p>

不仅与父母亲,也将几位宰相喊了过来</p>

同时,还带了一些小东西进入上阳宫</p>

协议的事没有说,但几位宰相知道,倭国使者离开洛阳,又回倭国了,大约协商好了在某些人,比如崔知温心中,十分赞成的,不管倭国与罗如何,眼下唐朝的事太多了,先得了钱再说</p>

几位宰相到来,李威先说了金银的事,道:“我朝货币有许多弊端,特别是布帛做为税务,每年都有许多浪费可是不用帛,钱又不够多年以前,我与母后就提过,想做金银为币,辅助货币,减少浪费,弥补货币的不足,而且贵重,携带又十分方便但母后说了一句很睿智的话,金银很少,百姓很难认识连铜币都有民间sī铸,屡禁不止,况且贵重的金银币”</p>

“太后所言乃是至理啊,”薛元立即说道</p>

对薛元,李威不痛恨,这个人很软弱,一恫吓就成了过街的老鼠,另外怀中揣着一份大单,也有底气从容说道:“但自航海业开始之后,我朝多为输出国,金银始多,用作器皿,同样是一种浪费所以儿臣有一个想法,发放薪禄时,用部分金银代替,一些偏远地区,粮帛作税贡交,有时候朝廷所得不够运费支出的,也可以用金银代替同时,替金银将价位定夺下来儿臣想,一两银作价一千两百文钱,一两金作价六千文钱”</p>

简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很多东西</p>

想要金银成为正式货币很难但最少让它最大限度地流通,这一来一去,再多的金银,也不足朝廷的用度,那么金银就流通起来一流通起来,认识的人也就多起来,渐渐地能从官方到民间演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任何强迫流通也是稳定兑价的前提,现在的金银价十分魂乱,高时金一两能值八千多文,低仅五千文,银高时能达到两千文,低时一千文不足各地价格也不一样,比如三港,因为得的多,价就低,偏远重首饰的地区,价就高</p>

用途也是多首饰与器皿,纯金银的形状也不一样,有饼子,有锭,有叶子,有条子,还有不规则状想要兑钱,必须到柜坊,这是专业人士,看一看成sè,试一试轻重,敲一敲声音,再咬一咬软硬,就知识成sè有多纯了,再根据成sè,兑现成铜钱</p>

其实有的大宗交易,已经悄悄在用金银代替,方便,又不显眼但不是主流,比如买一块胡饼,价只值一文钱,甚至一文钱两个,拿一锭五六两重的金子,饼夫怎么找给你?就是有的找,万一碰到西贝货怎么办?咱不卖行么?</p>

魏同玄说道:“有很多弊端……”</p>

不是反对,是有许多弊端,虽然这个手段已经温和得不能再温和比如一点,太贵,民间流通不易还有,有许多利益的瓜葛开设柜枋,多是各大家族与各个有势力的富商,每年通过纵兑价,都能给他们带来许多收益</p>

李威徐而说道:“我知道,此乃为大宗交易做准备的,民间也不是不能流通,化得薄与小,同样可以交易而且越小越薄,金银越不容是铁作伪毕竟比它软的金属不多,有它软度,也没有它的亮度也不是立即流通……再说利益的纠纷,看似是有,但长远却是共赢,流通得越多,兑换的也越多,标准定了下来,他们得利是少,可量一多,收益反而能增涨起来因此,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弊的一面,要看到它积极xìng一面秦用严法,而得天下然又以严法失天下汉于是宽松法纪,再度得天下,东汉因此又失于天下于是自三国后,两大贤相诸葛亮与王猛,用法都很刚猛,正是因为时与时不同而比如人穿衣服,冬天衣服穿得厚,夏天衣服穿得单薄,要与时俱进,这才是国家长久之道可每一个变革,都会有利益的纠纷这要看其中的得与失,比如这个……”</p>

将一个小箱子打开,里面放着一个事物,是一个简单的小天平另外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砝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