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封禅的耳光(中)(2 / 2)

兴唐 午后方晴 0 字 2021-07-14

李威笑了笑,道:“不拘一格用人才,量才施用,有什么不合适的。”</p>

不过为了表示慎重,反正离组军还有三四个月时间,于是将这五人皆塞入军务监中。正好刘仁轨与裴行俭皆在洛阳,也能chou空教导。只是让裴行俭失望的是,与李威一样,无论是去年进入军务监的门荫子弟,或者是今天武举招收的武举子,皆没有看到特别的好苗子。不是将才,是帅才,程务tǐng黑齿常之的那种……</p>

这又是一个不小的变革。</p>

海上成立一支军队,未来不仅是对付倭国与新罗。长远的战略,海外的扩张,必须也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支撑,才能维护商人的权益。但没几个人能看透……</p>

六月到来,江南的稻hua大约扬了起来,一年也到了最热的时候。李威坐在一株碧柳下看书,蝉儿在树间不停地鸣叫着。风儿不大,虽有着浓浓的树荫,天还是很热。</p>

李威看着书,两个宫女拿着大芭蕉扇,站在后面替他扇着风。早先还受不了的,渐渐地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也忘记了所谓的“平等”,默视了宫女太监们的殷勤服shì。</p>

郑宫楚走了过来,迟迟不语。</p>

对她的来意,李威很清楚的,故作不知,问道:“你来了东宫之中也有两个多月吧?”</p>

“是,陛下。”</p>

“有没有,觉得……”李威用手比划了一个笼子。</p>

“还行啊,在家中,父母亲也禁止我们外出的。”</p>

“哦,那就好,”李威继续作出又要看书的样子。</p>

“但臣妾……臣妾……”</p>

“说。”</p>

看了一眼两个宫女。</p>

李威道:“你们下去。”</p>

“喏,”两个宫女退了下去。</p>

“臣妾娘家来人,到了东宫看望了臣妾。”</p>

“我知道。”李威不由地皱了一下眉头。这也是一种破例的行为,不管他们来意是什么。</p>

大约感到李威的不悦,郑宫楚不敢作声。</p>

“你说吧,想说什么。”</p>

“他们问一下,上次你在荥阳答应的事。”</p>

“我答应了什么?”</p>

“那个放海……”</p>

李威心中冷笑,自己在郑家说得很清楚,这是一条出路,以前唐朝封关封海,没有办法,只好在国内吞并,后来放了一放,虽然苦一点,可是这些名门世家有许多资源,扩张起来比任何人都容易的。那么多的地方,任由他们扩张,这一次再放松政策,人员,船舶数量,武器配给,但结果呢?锅里的肯定想要,碗里的继续不放,并且盯着锅里的一大堆美食,还只想拨出一根汗mao来换取。</p>

看到战争迅结束了,倭国又暗中jiao易,使朝廷得到大笔钱帛,不仅父亲想要封禅,甚至还拿出钱来赎部曲了,知道手中的牌面,原来什么都不是,这才着急</p>

将书掩上,说道:“楚儿,当初你嫁入东宫,我就对你说过,而且母后那一天与我的对话,你也听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才是华夏千百年来的fù德。我不想你替我做什么,可你们家族的事务,你也不能带入东宫。”</p>

“臣妾,臣妾……”</p>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错,那是我的承诺。但承诺,也要看双方的诚意。你们家族,包括其他几大家族,虽是名门世家,可最终要依附于这个国家,不付出,只想回报。这个国家不欠你们几大家族的,这个国家百姓更不欠你们几大家族的。”</p>

“陛下,我们郑家没有说什么,是其余几大家族有些误会的想法。臣妾的祖父大人,在家中也焦急,怒其不争,可是……”</p>

“好,那么你替我代一句话给他们,让他们游说,朝堂上的局势,他们一个个很清楚,能说动父皇与母后,开放禁海,我会配合。否则,我不会冒着让许多大臣弹劾的风险,为一群挂着光环,内里却是一群……”想说吸血虫的,没有说出来,转了一下口风,说道:“天举国用兵,国库紧张,大好的时机,他们没有把握。后果只好自负。”</p>

“臣妾也觉得他们做得不好。”</p>

“你能这样想,就对了。但也不是不好,他们很高,很傲,惯了的。去吧。”</p>

拖到这时候,确实过了最佳的时机。若是天,只要几大家族一呼应,正好国家缺少经济,他们在朝堂中没有多少大臣,可影响力非同小可,那时候就可以将禁海放开。但一个个在观望,当真李威不懂?</p>

现在呢?父亲要封禅,自己说赎部曲,父亲是一种妥协,可也是一项善政,为封禅增加份量的。所以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但放松海禁?以后肯定会同意,不会在这时候。无论有多少大臣上书,用什么手段,可一放,这时代必然会有不少人反对。是重商,重利,就是自己同意,父亲会不会同意?</p>

但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封禅似乎成为必然。</p>

想法稍有些偏jī。郑家联亲,同样是一种捆绑,某种意义上,以后李威也要代表郑家,甚至五姓七家的利益。这种联亲才有意义。这个意义非同小可的,不仅李威将获得强大力量的支持,五姓七家也会从中得到巨大的利益。不过李威也说得对,五家七姓清高,也使得这次联亲失去了许多重要的意义。</p>

能量不小的,终于从民间,甚至朝堂上,开始有人鼓动朝廷要再次放海。可是到了关健时候,李治权衡了一下轻重,立即将这些奏折搁置不报,就当没有听到似的。然后眼巴巴地等着七月到来,若是风调雨顺的,国家又平安了,准备再次商议封禅。不能再拖下去了,那一群欧洲的使者还要返回呢。</p>

就在这时候,却生了一件事。然后封禅……成为笑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