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计划,两支舰队将在伊势湾南面集结,组成联合舰队。</p>
担任联合舰队指挥官的,正是东乡祖望上将。此外,还有第一舰队司令官樱井康茂中将与第二舰队司令官福原纯生中将。与东乡祖望一样,两人都是在二零一九年的东海战争之后晋升为将领。</p>
事实上,现在的日本海军高级将领中,大多是东海战争时期的中层军官。</p>
对他们来说,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报仇雪耻。</p>
只是,这谈何容易。</p>
从综合国力上看,早在二十四年前,日本就被中国超越。在东海战争之后,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p>
这造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p>
在日本国内,最理智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军人,特别是向东乡祖望这样的军人,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击败中国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可是最不理智的也是军人,而且也是东乡祖望在这样的军人,因为他们是最积极的主战份子。</p>
</p>
原因只有一个:日本不可能通过军备竞赛击败中国。</p>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而日本却陷入经济泥潭,在东海战争之后的发展势头根本比不上中国,中日两国的军力差距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如果日本不顾现实,妄图在军事实力上与中国平起平坐或者是超越中国,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比如提高军费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结果只有一个:在持续的军备竞赛中,日本经济被沉重的军费开支压垮。</p>
经济完蛋了,日本也就完蛋了。</p>
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就是英国在海军军备竞赛中,必须承担远远超过对手的军费负担。根据历史学家分析,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没在一九一四年爆发,那么六年之后,也就是一九二零年左右,德国不但能打造出一支与英国旗鼓相当的舰队,还能让英国经济崩溃。</p>
显然,二十一世纪的日本,远不如当初的英国。</p>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算英国的综合国力已被德国超越,但是英镑仍然是全球主要货币,而且英国拥有最多的殖民地,可以依靠英镑建立的金融霸权与殖民地提供的资源与市场,在经济战线上勉力支撑下去。</p>
现在的日本,不但没有金融霸权,也没有殖民地。</p>
持续的军备竞赛只会使日本自取灭亡。</p>
正是如此,像东乡祖望这样的将领才会相信,只有通过一场战争,才有可能摆脱目前的困境。</p>
也正是如此,从一开始,东乡祖望等人就知道,这是一场胜算非常渺茫的战争。</p>
可惜的是,他们没有因此而改变想法,而是希望通过完美的作战行动,把握住渺茫的取胜机会。</p>
回顾历史,这可以说是日本的通病。</p>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日本的军国主义份子就知道,挑战美国并且战胜美国的希望非常渺茫,而且主要就是以山本五十六为主的海军高级将领。可是日本没有因此放弃战争企图,而是希望通过一次奇袭,消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存在,迫使美国接受日本统治西太平洋地区的既成事实。</p>
这次,东乡祖望的处境更加艰难。</p>
别的不说,中国海军已经出港,不可能通过奇袭一举消灭中国舰队,也就无法在战争初期获得主动权。</p>
针对这个问题,东乡祖望决定采用更加巧妙的战略部署来达到同样的目的。</p>
最主要的部署,就是迫使中国海军分兵,只留下部分舰队在西太平洋上活动,为日本海军创造各个击破的机会。</p>
在东乡祖望看来,只要中国海军出兵印度洋,胜利就离他不远了。</p>
更重要的是,在战略航线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中国海军肯定会首先出兵印度洋,而不是首先在西太平洋上与日本海军决战。或者说,在中国海军出兵印度洋之前,东乡祖望并不希望与之决战。</p>
背靠本土作战,为东乡祖望提供了这样的机会。</p>
从军事上讲,只要战争爆发,而联合舰队采取回避战术,中国海军迟早得派遣一支舰队前往印度洋。原因很简单,日本海军印度洋舰队的封锁行动,必然使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遭到重创,拖延下去对中国极为不利。</p>
在东乡祖望看来,只要战火点燃,中国海军就别无选择。</p>
他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等到中国舰队前往印度洋,等待留他夺取决定性胜利的最佳时机。</p>
为此,日本舰队在出海之后,并没驶向远洋。</p>
问题是,在最高战略层面上,等不起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p>
正是如此,舰队出港之后,日本当局必须迈出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步,为战争爆发创造最后一个必要条件。</p>
更多到,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