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天亮前,西奈半岛的地面战场上出现了难得的平静。</p>
夜间,埃以双方都把重点放在了空中战场上,继续拼尽全力争夺制空权,并且打击对方的地面部队。</p>
因为埃及部队已经突入西奈半岛,脱离了本土防空系统的掩护,所以以色列空军的打击行动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样的,埃及空军在信心有所恢复之后,也在对地打击行动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搜索最新更新尽在.br>有趣的是,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反而不太激烈。</p>
几场规模有效的空战,都是由双方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在战场上空偶然遭遇,而且持续时间都不太长。毕竟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不会携带太多的对空弹药,也没进行战斗的耐心。</p>
当然,这几场小规模空战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战斗机的机动性能至关重要。当时,双方的主力都是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即j22与f35a。因为j22在设计的时候更加重视空战性能,而f35a是典型的以对地打击为主的多用途战斗机,所以空战中,埃及飞行员胜出的比例大得多。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这个晚上,埃及空军损失了二十四架j22与j22m,而以色列空军损失了三十九架f35a,而这些战斗机中,竟然有百分之四十一,即二十六架是被航炮击落的,还有百分之三十五,即二十二架是被格斗导弹击落的,只有七架被中程空对空导弹击落,另外八架则是在返航时坠毁以及被地面防空武器击落。</p>
在这个晚上,埃及空军的第三号王牌,驾驶j22m的易卜拉辛上尉一个人就取得了三个战果,而且全都是航炮的功劳,而易卜拉辛上尉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二十七名空战王牌中用航炮收获战果最多的一个。</p>
当然,这只是个案,说明不了什么。</p>
在双方都以超低空突防为主,而且大部分战斗机都只有两枚格斗导弹,又突然遭遇敌人的情况下,航炮是战斗机上最可靠的武器,也使用率最高的武器,取得的战果自然超过了其他对空弹药。</p>
以争夺制空权为目的的正规空战中,空对空导弹依然是主要弹药。</p>
到二十六日清晨,第一集团军也已渡过苏伊士运河,其中一个师沿一号公路北上,其余部队则沿四号公路东进。</p>
戚凯威的意图非常明显:逼迫以军在三号公路附近决战。</p>
如果以军不肯主动出来决战,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就能获得足够的准备时间,集中起优势兵力从三号公路北上。以军却不得不在紧守二号公路防线的同时,还得盯住第五站的埃军。也就是说,以军只能以部分兵力迎战埃军主力军团,还得以较为被动的方式在防线上作战。</p>
可以说,以军没有选择余地。</p>
问题是,主动沿三号公路南下,以军也不见得能够占到便宜。</p>
要知道,第三集团军已经到达奈赫勒,完成了集结工作,有足够的能力在三号公路上挡住以军。只要第三集团军咬住了以军主力,第一集团军就可以从侧翼穿插,根本不用加入正面会战。</p>
别忘了,西奈半岛是沙漠地区,非常便于装甲部队展开突击。</p>
即便没有公路线做支撑,第一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也能突击数百公里,而西奈半岛从南到北,总长度也就只有两百公里,而二号公路与四号公路的间隔距离不到五十公里,对埃军来说根本不是问题。</p>
所幸的是,埃军的部署并非无懈可击。</p>
最严重的缺陷就是后勤保障,即严重依赖四号公路的后勤补给通道。如果这条补给通道被切断,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根本无力战斗下去,更别说对以军的防线构成威胁。要想切断这条补给通道,就得打下第五站,然后沿一号公路南下,攻打舍特,至少得切断从苏伊士城到舍特的交通线。</p>
二十六日上午,以军对第五站发起猛攻。</p>
这是开战后,以军第三次强攻第五站。</p>
担任主力的仍然是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另外还有三个装甲旅,预备队则是第四零一装甲旅。</p>
以军打得异常坚决,只是兵力投入太少了。</p>
在第五站,埃军不但有两个正规步兵师,还有四个预备役步兵师,总兵力超过六万,而以军投入的兵力只有两万左右。更重要的是,经过数日的持续鏖战,吉瓦提旅的战斗力已经大幅度下降。</p>
</p>
根据以军的作战记录,当时第二步兵旅只有三千七百余名官兵,而且有部分轻伤人员。</p>
另外三个装甲旅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建制比较完整,只不过都是预备役旅,装备性能比不上常备旅。</p>
充当预备队的第四零一装甲旅的情况最为严重。</p>
在上一次战斗即埃军的主动反击中,第四零一装甲旅充当了主力,也是埃军打击的主要对象,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主战坦克永久性损失,还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受损,而且没有得到及时抢修。</p>
与以军一样,埃军打得也极为顽强。</p>
当时,第二集团军的司令官甚至赶到前线,亲自指挥战斗。</p>
埃军指挥官非常清楚,第五站是关键战场,如果丢失,埃军的后勤保障就会完蛋,前线的两个集团军都将崩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