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军事政变(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第三十五章军事政变</p>

中东战争的硝烟散去后,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得不继续关注最现实的问题。</p>

由局部恶劣气候导致的环境大变化,考验着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整个世界。</p>

二零三七年十月,西太平洋地区进入台风频发季节。</p>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西太平洋上总共生成了三十三个超级台风,其中二十七个袭击了菲律宾,中心最大风力超过十三极的就有十三个,导致一万三千多人遇难,数以百万计的房屋被毁。</p>

根据菲律宾当局公布的数据,台风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七千八百亿美元。</p>

更严重的是,台风经过的地区,粮田几乎绝收。</p>

进入二零三八年一月份,菲律宾的情况再度恶化。一月十四日,菲律宾北部地区遭遇了非常罕见的雹灾,冰雹在一个晚上扫荡了大半个吕宋岛,包括马尼拉在内的数十座大中城市受灾严重。</p>

一月十五日,菲律宾政府正式向国际社会求助。</p>

严重的自然灾害,除了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之外,还导致吕宋岛百分之七十的粮田绝收。更严峻的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菲律宾渔业在二零三七年减产百分之四十五,预计二零三八年减产百分之五十以上。</p>

也就是说,菲律宾最需要的救灾物资就是粮食。</p>

受粮食欠缺影响,菲律宾国内已经发生了暴动,饥饿的平民不但洗劫了城市里的商店与市场,还冲击了军营包围了政府机关办公地点与行政人员住处,在马尼拉等大城市还与军警发生了冲突。</p>

仅在一月上旬,就有数千人在冲突中丧生。</p>

向国际社会求助之后,菲律宾总统当天就飞往华盛顿,希望美国能提供紧急援助,帮助菲律宾渡过难关。</p>

显然,菲律宾总统来得不是时候。</p>

因为粮食减产幅度远远超过预期,而且美国国会已经解除了管制状态,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在疯狂囤积食物,所以在二零三八年初,美国对外援助的粮食比预计减少了三分之二,只能重点供给主要盟国。</p>

虽然菲律宾是美国的主要盟国之一,但是美国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p>

经过三天游说,菲律宾总统在美国只获得了五十万吨的粮食援助份额,而这仅够马尼拉的一千八百万市民消耗半个月。</p>

带着失望或者说是绝望的心情,菲律宾总统搭上了飞往中国的专机。</p>

因为中国加快了农业工厂化速度,还向所有盟国提供了粮食援助,预计二零三八年的粮食对外援助总量将是美国的两倍,所以在菲律宾总统看来,只要中国肯帮忙,菲律宾就能渡过难关。</p>

当然,菲律宾总统非常清楚,要想获得中国的援助,必须解决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p>

到这个时候,菲律宾是唯一没有与中国就南海争端达成解决协议的国家,也是东南亚地区除新加坡之外,唯一没有与中国签署同盟或者战略合作条约的国家,更是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唯一与美国结盟的国家。</p>

即便不考虑菲律宾的同盟政策,也要在南海问题上做出表示。</p>

面对国内困境,菲律宾总统没有选择的余地。在飞往北京途中,菲律宾总统就联系了中国外长杜小蕾,主动提出归还侵占的岛礁,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与南海海域的主权,甚至表示愿意与中国签署战略合作条约。要求只有一个:在二零三八年,为菲律宾提供三千五百万吨粮食。</p>

显然,这个要求高得有点离谱。</p>

要知道,在二零三八年,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巴基斯坦都只获得了两千万吨的粮食援助配额,朝鲜只有一千五百万吨,其他盟国大多在一千万吨以内,仅有印度尼西亚达到了一千三百万吨。</p>

更重要的是,南沙与南海主权有这么高的价值吗</p>

当然,从长远来看,肯定有这么高的价值。关键是,中国从没承认菲律宾拥有侵占岛礁与海域的主权,因此没有理由拿比黄金还要贵重的粮食去换取本来就是自己的东西,在法理上根本站不住脚。</p>

只是,杜小蕾没有一口回绝,表示会考虑为菲律宾提供援助。</p>

至于怎么援助,以及援助规模,还得等菲律宾总统去北京商议。</p>

一月二十日上午,菲律宾总统到达北京,在会见了杜小蕾之后,当天下午与黎平寇进行了第一次会晤。</p>

这次,黎平寇提出了明确要求。菲律宾首先得无条件的归还侵占的岛礁与海域,承认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与南海的主权,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中国才会酌情考虑为菲律宾提供粮食援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