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鹤蚌相争(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第一百二十五章鹤蚌相争</p>

除了水面战舰与潜艇,中国海军还有很多重大装备项目,比如第六代舰载战斗机新式舰载预警机舰载反潜巡逻机等,以及与陆战队合作搞的两栖攻击舰,由陆战队出资研制的垂直起降攻击机等等。</p>

只是,这些项目基本上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主要缺的是相关经费。</p>

当时,真正让牧浩洋头痛的,还是陆军的装备项目。</p>

可以说,第二次印度洋战争,让中国陆军好好露了一回脸,在事隔三十年之后再次向全世界证明,中国陆军天下第一的地位。</p>

问题是,这也点燃了陆军的野心。</p>

更让牧浩洋头痛的是,在连续两任海军大将担任参谋长的大背景下,陆军与空军开始联手挑战海军。</p>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陆军参与了空军的大型运输机项目。</p>

虽然从道理上讲,陆军参与大型运输机项目无可厚非,因为空运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陆军,在考虑运送物资的时候,更得考虑运送大型作战装备,所以运输机的运载能力货舱尺寸都得以陆军主战装备为参考对象,最大载重航程也得以陆军的作战需求为准。但是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项目上,海军与陆战队却被排除在外,而且戚凯威与母祁铁联手,削弱了牧浩洋的影响力。</p>

说得直接一点,大型运输机项目占用了太多的军费。</p>

二零四六到二零四七财年,中国的国防预算为十七万八千六百亿元,实际开支为十七万九千三百亿元。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国防开支依然占到了中央财政总开支的百分之二十三,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点四。在这笔巨额军费开支中,大型运输机项目就占了百分之一。</p>

看上去,比例不小,可实际支出非常惊人。</p>

要知道,装备开支一般占国防经费的三分之一左右,最多达到了百分之四十,而同时进行的重大装备项目有上百个,仅仅一个大型运输机项目就占了百分之一,等于挤占了其他项目的经费。</p>

事实上,大型运输机还不是陆军主导的装备项目。</p>

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结束之后,陆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剩下的八个集团军采购未来地面战平台。</p>

仅此一项,在二零四六到二零四七财年度,陆军就花掉了一万七千亿元,相当于当年军费开支的百分之十。</p>

可以说,这个比例高得吓人。</p>

按计划,陆军将在二零四七年三月底之前,也就是下一个财年度开始前为三个集团军采购全套未来地面战平台,然后在二零四七到二零四八财年度,为另外三个集团军采购全套未来地面战平台,最迟在二零四八年底完成换装工作。</p>

最初的时候,牧浩洋坚决反对如此激进的装备采购行动。</p>

原因很简单,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在二零五零年之前爆发,而且中国在大陆上受到的威胁并不严重,即便陆军要在大战爆发前为所有主力部队换装,也没有必要赶在二零四八年前完成。</p>

事实上,当时已经有人提出,没有必要继续保留八个集团军。</p>

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只为四个集团军换装,另外四个集团军保留原来的装备,等到大战爆发后再加大采购量。</p>

果真如此的话,在二零四五年之前,至少能节省两万亿元的装备开支。</p>

对于其他装备项目来说,这两万亿元有难以形容的重大意义,比如海军能够单独完成第六代舰载战斗机的研制工作,空军的轰炸机项目也能提前,陆战队还能获得采购未来地面战平台的机会。</p>

可惜的是,牧浩洋没能挡住戚凯威。</p>

当时,戚凯威提出了两个谁也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很有可能倒向美国,成为中国在大陆上的强劲对手。二是中国陆军面临远征考验,即前往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而原先的主战装备对后勤保障的要求过高,很难适应远征作战,只有未来地面战平台能够胜任。</p>

正是如此,戚凯威的主张得到了支持。</p>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有点无可奈何,只能向陆军妥协,在二零四五年底批准了陆军的换装计划。</p>

问题是,麻烦并没因此结束。</p>

二零四六年底,在审批下一财年度军费开支项目的时候,戚凯威提出,应该提前启动下一代地面战平台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并且从二零四八到二零四九财年度开始,对已有的地面战平台进行改进。</p>

这下,牧浩洋忍无可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