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情报</p>
搞清美军舰队的情况不是件容易事,因为当时唯一的战略侦察手段就是潜艇,而美军舰队不进港的话,谍报人员根本派不上用场。至于由战略轰炸机改装的战略侦察机,在很多时候只适合执行特定的侦察任务。</p>
当然,在做出重大战略判断时,直接情报只是依据之一。</p>
上午,牧浩洋给李明阳打了电话,让他提供美国海军特别是补给舰船与作战物资的调动情报。</p>
当时,牧浩洋没有抱多大希望。</p>
早在二十年前,也就是中国海军还在努力实现全核动力的时候,美国海军就已经实现了全核动力。从理论上讲,美军舰队拥有几乎无限的持续活动能力。虽然战舰携带的食品不会太多,但是也能坚持半年以上。如果进行空运补给,则能坚持得更久。在此之前,西太平洋上的美军舰队执行的作战任务非常有限,弹药消耗不是很大,也许在开赴印度洋的时候,不需要进行弹药补给。</p>
综合之前获取的情报,可以初步判断,美军舰队在四月底之前不用回港。</p>
当然,美军舰队肯定要进行补给,特别是补充航空燃油。要知道,舰载航空兵即便在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也要在训练与巡逻中消耗掉大量航空燃油。以美军航母搭载的航空燃油计算,至少每个月得补充一次。因为在此之前执行了战区部署任务,舰载航空兵的活动强度提高了不少,所以在前往印度洋的途中,美军舰队很有可能进行一次燃油补给,只是无法肯定在哪里补给。</p>
事实上,也无法肯定美军是否会动用快速战斗支援舰。</p>
要知道,只要美军刻意隐藏舰队行踪,就不会动用快速战斗支援舰,而会用其他舰船为舰队补充航空燃油。</p>
李明阳提供的情报,也证明了牧浩洋的这个推断。</p>
在一月三日之前,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快速战斗支援舰要么在珍珠港,要么在驶往本土的途中。</p>
也就是说,没有快速战斗支援舰去西南太平洋。</p>
从时间上计算,就算驶往本土的快速战斗支援舰转向,也不可能追上舰队。</p>
如此一来,就得动用其他舰船为舰队补充航空燃油。</p>
这下,问题来了。</p>
要知道,西南太平洋是美国船队的主要活动海域,随时都有数百艘船只在美国到澳大利亚或者美国到新西兰的航线上航行,而这些船只中,肯定有不少油轮。只要有一艘超级油轮装的是航空燃油,哪怕没有为战舰提供补给的输送管道,也可以用垂直空运的办法,完成补给作业。</p>
更麻烦的是,军事情报局没有掌握这些船只的具体航行情况。</p>
事实上,当时中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总共只有四艘攻击核潜艇,而且全部在远离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海域活动。至于数量众多的全电动潜艇,因为续航力有限,根本无法前往西南太平洋。</p>
这个时候,李明阳也在想办法。</p>
当时,他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推论,即美国舰队去印度洋作战,会尽可能晚的进行燃油补给,确保在与中国舰队交战的时候,依然有足够多的燃油。只要这个推论成立,那么美军就不会在西南太平洋上进行补给,而会在进入印度洋之后再进行补给,而且补给地点很有可能在珀斯附近。</p>
接下来,李明阳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观点,即美军并不是在早已策划与部署妥当之后才把舰队派往印度洋的,而是根据战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做出了这个决定,因此还有很多准备工作没有到位。</p>
这下,问题就变得简单了。</p>
要知道,最有可能为美军舰队补充航空燃油的,应该是油轮,因为只有油轮才能在不进行改装的情况下运送航空燃油。虽然其他货轮也能运送航空燃油,但是都很麻烦,而且效率不是很高。</p>
显然,在美国到西南太平洋的航线上,油轮不占多数。</p>
主要就是,澳大利亚对石油的需求度并不高,其电力早就由聚变核电站提供,而且没有多少化工工业。至于美国,更没有必要从澳大利亚进口石油或者其他燃油,因为美国本身就是产油国,也是化工大国。</p>
当时,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油轮,主要运载的就是各种军用燃油。</p>
毫无疑问,这些油轮都有相对固定的航行时刻表,而且都在军事情报局的监视之中。</p>
李明阳要做的,就是采用排除法,找到哪艘油轮没有及时到达澳大利亚的港口,然后根据其航行信息推导出其新的目的地。</p>
这次,李明阳很快就有了收获。</p>
十二月二十二日,一艘三十万吨级快速油轮从长滩港出发,编入ua12船队,前往澳大利亚的伍伦贡港。结果船队在一月三日到达的时候,并没有这艘油轮。更重要的是,这艘名为澳洲之星的油轮,运载的就是航空燃油,只不过是提供给美国空军的,而不是提供给美国海军的。</p>
当然,这没有什么区别,美国海军的战斗机也能用空军的航空燃油。</p>
李明阳没有迟疑,立即启动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谍报网络。</p>
一月五日,谍报人员发来了一条未经证实,但是很有价值的情报,澳洲之星号是在即将到达伍伦贡港的时候脱离船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