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守无可守(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收费章节12点</p>

第二百二十九章守无可守</p>

经历了二零五四年那次不太顺利的进攻行动,蒋博文吸取了经验教训,为这次全面进攻做了充足准备。</p>

有趣的是,全力支持蒋博文的不是魏成龙,而是庞跃龙。</p>

在蒋博文发动进攻之前,庞跃龙就把四个陆战师以及澳洲战场上三分之一的空运力量派了过去。</p>

蒋博文需要的不是陆战师,而是空运部队。</p>

在他手里,军队已经够多了。</p>

当时,除了六个集团军与四个陆战师之外,蒋博文手里还有一支规模超过二百五十万的盟军,其中战斗力较强的巴基斯坦军队就有四十万,相当于中国陆军的八个集团军,而且这些巴军中,至少有四分之一获得了地面战平台。</p>

进入二零五五年,中国开始为盟国提供地面战平台。</p>

当然,不是第二代地面战平台,而是中国陆军与陆战队淘汰的第一代地面战平台。在前五个月里,主要援助对象就是战斗力仅次于中队的巴基斯坦陆军,援助规模达到了六个装甲师。</p>

事实上,在军人素质上,巴基斯坦陆军丝毫不比中国陆军差。</p>

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之后,巴基斯坦的安全局势大为改善,也就开始奉行精兵简政政策,努力打造精小强悍的国防力量。虽然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期间,巴基斯坦的军事规模大幅度扩充,但是战争结束后,巴基斯坦大规模裁军,把陆军的总兵力控制在四十万左右,军队总规模不到六十万。</p>

巴基斯坦军力大发展,也与飞速增长的国民经济有关。</p>

大战爆发前,巴基斯坦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经济体中,仅次于中国与印度的第三大经济支柱,而人均国民产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地区经济体中都名列前茅,在南亚地区的富裕程度仅次于不丹。可以说,大战爆发前,巴基斯坦已经是工业强国了,而且是伊斯兰教世界里最强大的国家。</p>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巴基斯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军事强国。</p>

当时,巴军已经完成了职业化改革,战前服役的官兵都是职业军人。因为在大战初期没有多少作战任务,所以巴军的扩军速度不是很快,主要就是新招募的军人都要进行极为严格的训练。</p>

甚至可以说,巴军新兵的训练水准比中国陆军还要高。</p>

事实上,在整个大战期间,东方同盟集团里面,只有巴基斯坦军队能够与中队并肩作战,其他盟国的军队都因为素质太差,很难在正面战场上发挥积极作用,有的时候甚至会帮倒忙。</p>

比如在非洲之角的战斗中,斯里兰卡军队就多次帮倒忙。在攻打索马里北部重镇哈尔格萨的战斗中,一个斯军师被两个美军营击溃,一口气撤退了上百公里,导致盟军战线上出现了一道宽度超过三十公里的缺口。为了堵上这道缺口,蒋博文动用了两个陆战营与一个巴军装甲旅,损失了三千多名官兵,并且导致攻占哈尔格萨的行动延长了一周,多消耗了数万吨作战物资。当时,如果不是巴军将领出面说情,加上盟军的联合指挥机制还没形成,蒋博文肯定会就地枪决带头逃跑的斯军指挥官。</p>

正因为巴军能打,所以在决定对外援助的时候,巴军排在了首位。</p>

事实上,中国也必须把地面战平台提供给盟军,因为美军的地面战系统已经开始批量装备作战部队,而盟队的主战装备都不是美军地面战系统的对手,加上盟军本身的战斗意志就不是很坚定,与美军对抗将必败无疑。</p>

得到了巴军六个装甲师的支持,蒋博文手里的兵力已经足够充足了。</p>

不管怎么说,中东战场就那么大个地方,部队太多了,根本挤不下。</p>

在这里,决定胜败的绝对不是兵力,而是部队的作战能力官兵素质战术与后勤保障能力。</p>

前两项,蒋博文心里有数。</p>

在战术上,陆战队已经在澳洲战场上向全世界展示了新式进攻战术的威力,蒋博文也大受启发。</p>

至于后勤保障,就更加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p>

当时,庞跃龙把四千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与六千架战术运输机交给了蒋博文,而蒋博文最初要求的只是两千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与三千架战术运输机。也就是说,庞跃龙提供的帮助是蒋博文要求的两倍。</p>

如此强大的空运力量,足以让蒋博文高枕无忧了。</p>

当然,中东战场有其特殊性。</p>

与澳洲战场相比,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战场范围更加狭窄,因此战术空运力量比战略空运力量更加重要。</p>

事实上,从海湾的港口到叙利亚的前线战场,也就一千多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