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简单一些,要让其他国家接收人民币,除了要让这些国家的产品能够在中国市场销售之外,还得让它们能够拿着人民币,在中国而且只有在中国才能购买到国家发展与民众日常生活所必须的产品。</p>
当然,这也是美元能够独霸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p>
要知道,在美国鼎盛时期,美国生产的很多产品,其他国家都没有,比如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高端商用计算机处理器。直到二零二五年,美国都是全球唯一能够生产高端商用计算机处理器的国家。当然,美国的独门绝活绝对不止这一样,还有很多,数都数不过来。</p>
所幸的是,可控聚变核能技术为中国提供了类似的物质条件。</p>
结果就是,中国只用了十年就取代了美国,让人民币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影响范围最广的货币。</p>
只是,中国没有走美国的老路,即在夺取金融霸权后就在货币做文章。</p>
当然,这也与现实情况有关,即在大战爆发前,人民币美元与欧元三足鼎力的全球金融格局已经形成,如果中国在货币做文章,比如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掠夺其他国家,肯定会遭遇滑铁卢。</p>
事实,大战爆发前的十年,可以看成是全球贸易最为公平的十年。</p>
主要就是,中国美国与欧盟相互制约,都不敢轻易在货币做文章,从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较为公平的贸易环境。</p>
在此期间,人民币仍然在升值,即便速度不快,趋势也没有调转。</p>
可以说,这是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战略中,最为关键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步。</p>
要知道,在全球自然灾害结束之后,中美全面战争已经变得不可避免,谁都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肯定会打起来。</p>
当时,美国政f一直在抑制美元升值。</p>
虽然美元也没有大幅度贬值,但是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衬托下,也就在变相贬值,从而使美国经济像打了鸡血一样,在大战爆发前十年飞速发展,甚至大有反超中国重新夺回全球第一大经济强国的趋势。</p>
可惜的是,这最多只是回光返照。</p>
战后,就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金融政策,特别是维持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政策,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真正的导火索。原因有二:一是人民币升值严重威胁到了美元,从而有可能把美元排挤出国际金融领域,从而迫使美国不得不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二是美国经济持续十多年的飞速增长,给了美国的精英份子一个假想,即美国的综合国力不比中国差多少,只要采取正确的战略,就能战胜中国。</p>
基于这两点,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如果在大战爆发前,人民币没有继续升值,哪怕也没有贬值,第三次世界大战都不会在二零五二年爆发,很有可能延迟十年,而在十年后,美国肯定没有信心战胜中国。</p>
当然,这种看法有点偏颇。</p>
只是,道理却是正确的,即人民币在战前升值,绝对是中国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基础之一。</p>
要知道,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各国都在增持中国债权,甚至连美国的几大金融集团都加大了中国公债的持有量。结果就是,在大战爆发的时候,人民币的实际币值已经被大幅度高估。</p>
对中国来说,这绝对是好事。</p>
原因就是,在战争初期,中国可以在人民币的币值被高估的时候,大量发债,然后在海外大量收购各类战争物资,而随着人民币的币值回落,或者说贬值,等到中国需要偿还债务的时候,负担已经大大减轻。</p>
结果就是,中国在大战期间欠的债越多,反而越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p>
要知道,欠的债越多,就意味着中国掌握的战争资源越多,意味着在货币严重贬值之后实际偿还量越少,更加意味着那些大量持有中国债务的国家必须全力支持中国,以免手里的债权变成废纸。</p>
可以说,这也正是盛世平制订的这套战争时期金融战略的精华。</p>
也许,在制订这套金融战略的时候,盛世平并没有想到,巨额外债,还会成为中国在战争即将结束时,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谈判筹码。只是不可否认,正是盛世平这个很少抛头露面的华商,在二十多年前,就为中国打下了胜利的基础。要说贡献,盛世平绝对不在黄瀚林等国家领导人之下。</p>
当然,能够有此认识的人并不多。</p>
所幸的是,黄瀚林是黎平寇培养的领导人,而且一直在黎平寇手下工作,所以非常清楚盛世平制订的金融战略的巨大价值。</p>
在使用这套金融战略的时候,黄瀚林也是驾轻就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