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运筹帷幄(2 / 2)

而武田信玄留守本阵,于明日凌晨渡过千曲川布阵,以八千军势迎击败退的越后军。</p>

李晓站起身子,随着退席的家臣们一起去吃午饭,而武田胜赖则没有过来,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p>

李晓看在心里,仍觉得这小子,还是太不成熟了,喜怒太形于色了。不过这也是他的本色,说不准也是将来的优点之一,织田信长的个性不也是如此吗。</p>

以今日这种情况,他在武田家的地位,如何敢评论马场,饭富两位重臣的意见,所以他在军议上的任何评价,无论对错,都是错。</p>

即使他能成功推翻两人的论点,那么也相当于他开罪了以马场,饭富为首甲斐系的众将,将来在武田家的日子绝非好过。</p>

这样即便将来武田家在明日川中岛合战大获全胜又如何呢?就李晓的野心而言,当然是必须谨小慎微,将来可窃取大权,为自己谋一成就,为对岸的故土尽一份绵薄之力即可。</p>

即便武田家最终能够一统日本四岛,六十六国,但其中没有李晓的位置,对他而言也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p>

妻女山,越后军的本阵。</p>

乱龙旗,毗沙门天旗两面白底黑字的大旗,正迎着川中岛吹来的带着湿气的风猎猎而动。两杆大旗犹如左右门户一般,守护着这位不过三十岁出头的男子。</p>

对方身材魁梧,比侍立的众武将几乎高了一个头,他的铠甲上套着一件雪色僧衣,同样一袭白色绢布罩在头上,这位正是‘尚义’,终生奉‘义理’而战的上杉谦信(此刻尚名上杉政虎,为方便起见还是称广为人知的上杉谦信,本书人名亦采取类似叙述,不再一一道明)。</p>

以双方的统帅的气质而论,武田信玄就像一位洞悉人心,深谋远虑的长者,而上杉谦信则像是一名霸气外露,果敢而决断的大将,此时的上杉谦信仅仅三十一岁,比武田信玄小九岁,但有着军神,战国第一名将之称。</p>

上杉谦信身材极其魁梧,现在正笔直地挺立着身子坐在马扎上,遥遥望着山下的海津城武田军本阵。</p>

这时上杉谦信眉头一皱,开口问众将:“为何见今日武田军的炊烟,较以往浓密并提前了?”</p>

“主公,很可能武田家就要行动了。”</p>

说话是村上义清,此人原为信浓豪族,勇武过人,曾给予武田信玄生平仅有两次败战,但最后还是不敌武田家的攻略,投奔上杉谦信旗下,希望能凭借越后军的军势,恢复他原本在信浓统治。</p>

这时越后军首席猛将,柿崎景家开口言道:“不论武田军战与不战,我军粮草已近耗竭,必须是到了破围而出的时候。”</p>

上杉谦信沉默不语,只是紧紧盯着山下的武田军的本阵,然后沉声说道:“信玄用兵,深得孙子谋略的真味,虚虚实实之际,或许是故意引诱我等下山攻击,眼下尚不可贸然下定决断。”</p>

正在这时,一名信使气喘吁吁地从山下跑上,并通过小姓将一封密信交到上杉谦信的手中。</p>

上杉谦信拆信一看之后,便随手将信纸一揉,笑道:“武田信玄,已决意今夜出兵,兵分两路,袭击我妻女山本阵。”</p>

越后军众将皆吃了一惊,其中以多智而著称的直江实纲,问道:“信的内容可靠吗?要知道这也可能是信玄的计谋。”</p>

上杉谦信摇了摇头说:“不会有假,信玄要信浓先方众来与我军厮杀,却不知信浓众却并非对信玄归心,不肯消耗实力,所以信浓众这才向我报信,目的是要让我乘虚而入,直取八幡原信玄的本阵。”</p>

直江实纲思索了一下,言道:“前三次川中岛合战,甲斐军一直采取避战的方式,与我军拖延,而今日竟决定作全军决战,这倒十分古怪。主公不如召集军议,与众将会商再做决定。”</p>

上杉谦信毫不客气地,嗤笑说道:“如果召开军事会议即可打胜仗的话,则不需要我亦能打仗,我将这一把指挥用的军扇交给你,不妨让你和信玄公较量较量如何?”</p>

直江实纲被上杉谦信的这么嘲讽顿时哑然。与武田家的家臣团军议不同,上杉家的军议,基本是上衫谦信一个人拿主意。上杉谦信百战百胜,勇武无敌的军神已牢牢竖立在越后军的将士心中,崇高的威望,使得在军中无人敢于质疑他的决定。</p>

从妻女山上看去,犀川与千曲川犹如两条大蟒般将川中岛缠绕住。</p>

上杉谦信熟视良久,霍然立起,目光扫视过众将,将手中的军扇挥起,长长吟道:</p>

武运在于上天,战铠在于胸前,功勋在于脚下。</p>

无论何时,皆当将敌置于吾等掌中展开合战。</p>

不死而战者生,不生而战者则必死也。</p>

心思运不定,唯时者皆差矣。</p>

当为武者,皆必自定其运。</p>

众将听谦信如此说,皆振臂而起,纷纷齐声答道:“愿随将军杀出重围,返回越后。”</p>

最后上杉谦信用手中的军扇一拢,右手直朝山下的武田军本阵指去。</p>

出阵!</p>

上杉谦信口中决然崩出这两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