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顾文怡在行动(2 / 2)

生于望族 Loeva 0 字 2021-07-20

“他说,若我们这边有法子,就尽管去做。他是不会主动开口允诺些什么的,但若康王府的人知错能改,浪子回头,愿意为朝廷出力,他也没理由拦着。”</p>

文怡听了,大大松了口气:“这么说,就跟咱们先前商量的差不多了?幸好没出大差错。我已经把事情跟那媳妇子说了,她明儿一大早就回王府后街去做说客。如果你们忽然跟我说,不能这么做,我还真有些尴尬。”</p>

柳东行知道她劝那媳妇子,必然是说了不少好话,便笑了笑:“你就尽管让她去吧,我瞧她的为人,似乎还算明白。”</p>

那媳妇子确实是个明白人。文怡事先向她打听过康王府一众旧仆的情形,然后细细叮嘱了许多话,她全都领会明白了。她回王府后街找的第一户人家,说来跟她还算沾点亲。那家的男人是她夫家一个远房表叔,年不过五十,掌管着两家粮店,算是个二等的管事,却不是什么头面上的人物。他才能只是平平,生意也做得平平,之所以能轮上这么个肥差,原是因为他年轻时候做过已故康王爷跟前贴身侍候的小厮,论资历与体面,都还过得去,娶的老婆又是王妃院子里的针线丫头,两口子虽然都不出挑,却又都是主人眼里的老实忠仆,于是分得了两间铺子,在一众王府仆从中,俨然已经是二等人物了,但因为侍候过老主人,所以体面更在许多管事之上。</p>

那媳妇子来之前早已打听过男主人与儿子儿媳都不在,只有女主人带着刚满周岁的小孙子待在家里闲坐,她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进去了,仿佛就是普通的走亲访友一般,拉扯了半日家常话,方才漫不经心地问起:“我在外头总听说城里快要缺粮了,各家各户都人心惶惶的,想要去粮店多买些米,店里的伙计却又推三阻四的,只肯卖给熟客。婶娘您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p>

那婆子是个不甚精明的,面对“自己人”,也没提防:“你不知道么?这都是别人传错了,不是咱们城里断粮,是青州那边!这是我们当家的和几位管事一起想的法子。你说,那郑王如此可恶,硬生生抢走了我们的全副身家,我们难道还能叫他顺心如意不成?一定要把东江上游的粮食都给截下来,情愿让这些粮食都在仓库里堆到霉坏,也要饿死他们!也叫他知道咱们不是好惹的!”</p>

那媳妇子故作惊讶:“哟,婶娘,这事儿原来是你们干的呀?!哎呀,叔叔怎的这般糊涂?就算要报复郑王,也不应该打粮食的主意啊!咱们王府本就有谋逆的嫌疑,还弄这么多粮食存着,万一叫官府的人知道了,说我们是给郑王积攒粮草,又或者说我们有意谋反,那真是跳进东江也洗不清了!”</p>

那婆子吓了一跳:“哟,我可没想过这个。不至于吧?”但很快又耷拉下脸来:“就算是被官府的人知道了,又有什么要紧?我们本来就被他们认定是犯了谋逆大罪的,迟早要杀头。横竖都是死,把一位王爷拉上陪葬,咱们也够本了!”</p>

</p>

媳妇子急得直跺脚:“我的好婶娘!你怎么这般糊涂?官府的人说我们谋逆,可他们有什么证据?分明就是我们不愿与郑王同流合污,因此才叫他杀了我们的人去!更何况,就算真有人谋逆,那也是王永泰作的孽!我们可没有赞成他的意思。无奈小王爷站在他那边,他虽没入玉牒,出身也比不得世子爷名正言顺,到底是王爷的骨肉,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如今王永泰人都死了,小王爷又被郑王掳走,正是我们戴罪立功的好时机,难道还要我们一千多口人给王永泰陪葬不成?!”</p>

那婆子听得有理,只是有些迟疑:“老四家的,那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官府的人怎会信我们?”</p>

媳妇子叹了口气:“我的好婶娘,您怎么又糊涂了?大军开拔,粮草先行。无论是朝廷还是郑王,既要打仗,就没有不要粮食的。官府既然认定了我们是谋逆,那我们就做些忠臣才会做的事,好叫他们知道,谋逆的是王永泰,不是我们!我们只是无辜受了连累的!如果官府的人不信,那想法子叫他们相信就是!看他们想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照做,也叫他们瞧瞧,我们可是真正的良民、顺民!”</p>

看到那婆子犹豫,媳妇子想起文怡先前的提醒,眼珠子一转,留意到对方的小孙子就在一旁爬着,白白胖胖的很是讨人喜欢,便笑着抱起来逗了几下,忽然叹道:“可怜的孩子,才刚过周岁,若是小小年纪就被定成了大逆罪人的子孙,日后可怎么办呀?也不知道朝廷愿不愿意饶过这么小的孩子,不然他才这么小,就要送了性命,不是太惨了么?不过就算真的饶过了,没有父母亲人照顾,他恐怕要吃尽苦头了,真是太可怜了……”</p>

那婆子一听,眼泪便掉下来了。</p>

这媳妇子从王府后街回来,便将经过事无巨细地告诉了文怡,文怡想了又想,再交待了好半日,让她一连几天都往王府后街跑,分别找上几家立场不够坚定但又有一定威望的康王旧仆,再行劝说。到了第五天傍晚,这媳妇子终于向文怡报告了好消息,而文怡也在当天晚上从柳东行那里得到了确认。</p>

康王府一众旧仆主动向康城知府与胡金全投诚,表示愿意将收罗到的粮食全数捐给朝廷大军,而且,还愿意帮忙截住郑王所有的购粮渠道,甚至可以买通青州锦南境内的粮商,不向叛军提供一粒粮食。</p>

胡金全不满足于此,在他的逼迫下,康王府名下的两家粮店先后派人潜入青州,以谈生意的名义,打探到郑王军队几处粮仓的所在,同时还有郑王大军的最新调动情况。情报很快传到平阳,没多久,平阳通政司的人便使计烧了郑王几处粮仓,还顺手宰了两名郑王的得力大将,其中一人便是前任荣安驻将。</p>

战况开始急转直下。当郑太尉领兵来到锦江南面防线之际,郑王已经在几处战场上连番遇挫,初露败象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