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玉笛(1 / 2)

 谢明承没来,巳时初谢吉来了,送来一大包在长州府带回来的礼物。或许怕韩莞拒绝,专门说是给孩子们带的。</p>

“我家世子爷说,他在京城还有要务,明天会来庄子跟韩娘子说明情况。他还让小的告诉韩娘子,请韩娘子放心,他该做的都做到了。”</p>

谢吉比之前瘦了。</p>

韩莞颇有些纳闷,搞侦探比打仗还辛苦?</p>

她很想问问调查的情况,白苏是怎么死的,却也不想为难一个下人。道了谢,还送了他五十两银子的辛苦费。让他去跟谢祥说说话,吃了晌饭再走。</p>

韩莞打开包裹,里面有吃的用的玩的看的,多为男孩子的,还几样小姑娘玩的。另有一支漂亮的玉笛,一看就是送韩莞的。长度两只虎用不了,只有一支。</p>

韩莞把女孩的玩具拿给小姐妹,让她们带着动物们去花园里玩。</p>

她拿着玉笛摆弄起来。翠色,晶莹剔透,还吊着两绺淡橙色的流苏,笛子边上刻着一个“琼”字,握在手里温润细腻。</p>

玉笛不好做,首先音色不容易调控,一般用于收藏,而不是吹奏。能用于吹奏的玉笛少之又少,只有顶尖工匠才能做出来。诗歌里出现的“玉笛”,大多是比喻竹笛的。</p>

韩莞对玉笛不感兴趣,但因为它是长州府出产,白苏又在长州从事过特殊行业,她就有些感兴趣了。</p>

而且,韩莞断定,这支玉笛绝对价值不斐。</p>

她先用温水和软布擦洗了一遍玉笛,就拿在嘴边吹起来。声音温柔婉转,没有竹笛清脆,别有一番韵味,音质介乎于洞箫和竹笛之间。</p>

这种音质吹高亢欢快的“好一朵茉莉花”不是最好听的,她改吹了前世的“鱼舟唱晚”。不是古筝曲的“鱼舟唱晚”,而是改编版“鱼舟唱晚”,伴随着央视天气预报的那个版本。她曾经听过许多年,可以说伴随了她整个的童年和少年。</p>

她吹不完整,只会吹一小段。她反复吹着这一小段,乐此不疲。</p>

在她嘴巴都有些麻木的时候,才放下玉笛。发现四个孩子站在门口呆呆地看着她,四双眼睛瞪得溜园。</p>

见她停了,那几人才走进来。</p>

“娘亲,太好听了,教我们。”</p>

“姨姨,我们也要学,用琴弹。”</p>

韩莞不要皮地说,“太短了,还不成其为一首曲子,容我想完整了再说。”</p>

几个孩子一听,满脸的自豪。</p>

时近黄昏,两只虎刚刚下学从麒麟院回来,李二公子骑快马赶来了</p>

他一头汗,脸上却笑的灿烂。</p>

没有让下人来,而是让有公差在身的李二公子来,一定与那件事有关。</p>

韩莞有所猜测,还是问道,“这么急,出了什么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