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背水临敌(1 / 2)

悍将 三十五 0 字 2021-08-02

 PS:尽量再赶一章,最近实在是太忙了,抱歉。</p>

淮南颓败之际,官渡险滩的南岸,军马都已经扎口,人也衔枚,月照大江波光粼粼,两岸似乎无声。</p>

邓海东站在山崖高处看着对岸,树林密密隐约能见到那层层叠叠的敌军营盘,他低头看着自己脚下,铁流静卧如龙一样,绕着山岗绵延到了后方十数里外,有杀气似有形笼罩其上,不曾露出爪牙,已经令人生畏,这是他的部队。</p>

不动则已,动则山崩地裂,只是前去无路?</p>

看似无路而已。</p>

其实这些天,他选了这几字河口的弯曲之后,水流开始变缓的地方,驱使军马从对岸看似无路的险山下,已经挖出了一条路来,又有水鬼在大河内摸出了床道。随即每日每夜,就悄悄的安排民团持土袋入河边,辛苦了多少时,不知不觉已经将小半截江下都拦截了,挖的后面一座山也都快去了半边。</p>

但北岸不知。</p>

而到今日,今夜,一声令下。</p>

三倍的民团,三万人这就向前发力,沿着树荫遮蔽着,对岸难察觉的山崖下的路,将准备好的土袋滚入水中去……渐渐入水,向前,土路已经渐渐出现,虽然泥泞,但又有士兵将稻草铺上,木板压好,无声无息的从子夜开始,一直到月中天时,偏偏乌云遮蔽。</p>

邓海东心中欢喜,前几日雨后,又有云来。</p>

军马看到忽然无月,也欢喜,都悄悄的更为努力,这道弯曲对岸却是陡峭矮崖和密林大片,而对岸防备的军哨以为无路,所以还在此处以西十里之外。</p>

奔涌澜沧呜咽着,将对岸这边的动静遮掩了下去,又无月光照耀,西十里处,夏日难得清凉之夜,柔然子多少日不曾见对岸动静,只是防备着,今天拓跋汗已经调令,要把这里的军马调一部分去前线去了,所以他们安然入眠,鼾声震天。</p>

哪里能想到,这边居然这样渡河?</p>

其实关中,一边赤水一边澜沧,人皆立志来日横扫天下,军马训练时候都有渡河演练,自信来日战时,定是对方防守而本军登陆,今日这样的流畅熟练,都是往日的训练功底。</p>

前军是大批的弩箭手,日夜赶制弩箭就是为的今日,箭矢覆盖,随后武校领冲阵,再其后,骑兵蜂拥北岸去马踏连营!</p>

到前面,已经无法再积泥土,舟船连环锁着向前,水鬼在河底早埋入木桩,水上水下呼应着,将船只下锚河中断,过了这水势略急的一处后,离对岸山崖已经不过咫尺。</p>

宋明历,李希平并肩,抹黑的明光在身,带领弩手准备向前,邓海东下崖去,月,至西。</p>

黎明之前,人睡的最死的一段。</p>

船头抵达矮崖之下,水流将河中长长船联冲出了一个弧度来,拐向东,仿佛把弯刀,刀锋却抵在了对方要害处。而刀锋还在延续,木板向前搭在矮崖下林边河滩上,木桩钉住,再有船几乎齐平的夹住,足够三马并肩的宽度出现,过了最难上岸的地方刀锋抵岸。</p>

宋明历李希平对了邓海东抱拳,随即五千人,低头衔枚,排成三列,分三批过河去。</p>

人皆双弩,背后一刀,一套臂手盾,腰间连弩箭匣有五,一匣三十支,合计人有箭一百八十支,五千人竟然有着近百万支箭!而天下有什么鸟军能挡得住这样的疯狂军旅?就是他们有盾,这箭矢过去压也压出一条路来!</p>

是邓海东不顾一切,派出至亲的两个结拜虎将当先,将箭矢搬给了他们大半,一定要打出一片立足地来,坚持到一刻,武校领就要冲阵去,身后骑兵向前,而到时候天下谁还能挡的住他?</p>

脚步声渐渐响起,水鬼们持蒙了防火油布的木盾,已经在船桥两边,誓死守护本军的生命线。</p>

藏在岸上的战船下河,水军兄弟更为第一层防护。</p>

邓海东回头,长青等微微一笑,他牵着马,默默看着对岸,等着对岸的火光,只要五千子弟过河了大半,明战京兆暗袭官渡之计便成。</p>

这是最让人揪心的时刻,但因为充足的准备,加上带头的是李希平宋明历两位,他又有着无比的信心,头陀在后面也看着前面,蔓延黑夜之中看不到明历希平,头陀只能听到身前身后的这条长龙压抑着的,但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对厮杀的渴望。</p>

如此战心,一旦踏足北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