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三十章 据点攻防(1 / 2)

匪帅 泣风尘 0 字 2021-08-04

 整个小镇都被包围了,四面合围。小镇内有足够六千人食用十五天的粮食,大量的箭支,一部分替换用的兵器盔甲,收集起来的油,最后还有大量的沙袋。总之被围困上一段时间,最长一个月并不成问题,但外面的敌人可并不这么想,在小镇被包围后,江南吴国大军快速地在为总攻做好准备。</p>

小镇里的百姓已经都撤走了,附近的村庄也是一样,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让老百姓们躲藏,但这样的大规模撤离所要花费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日后的重建与安置工作都是要花很多的银子,但这样的撤离也是必须的。为了保护太平府百姓的安全只是说在明面上的话,实际上是对江南吴国军队的坚壁清野,怕的就是江南吴国驱赶百姓强攻据点,如果一路放任江南吴国军队而不撤离百姓的话,到最后两路的江南吴国军队每一路最多可以够裹胁五万百姓。</p>

山丘下的敌人已经推进到了山腰处,其实这一切都是被山上的弓弩手给逼的。山上的弓弩手不断地往山下射箭,正在列阵的士兵每一刻都会出现伤亡,士气就这样在一声又一声地惨叫下减少着,指挥的江南吴国统帅清楚绝对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马上下达了弓弩手反击的命令。</p>

山上的人少,山下的人多,所以山上的人不跟山下的人硬拼。对着想要拉进距离的敌人就是一阵猛射,等吴国的弓弩手进入到其自身的射程范围之内后,山腰上的弓弩手马上后撤,拉开距离继续往下射箭,杀伤不得不继续继续向前的吴国弓弩手,还有掩护弓弩手的士兵。</p>

前锋上去了,后续的大队人马也要上去,继续无法展开阵势攻击,那就干脆集中力量发起进攻,整个战争的节奏反而被山上的守军控制在手中。等到强攻的部队抬着撞木与长梯冲到山丘中部的时候,山顶已经准备好很久的石头与木头终于是推了下去,狠狠地砸倒了一片人,甚至还给山下的人带来了一定的伤亡。在滚石与滚木后面,还有巨大的火球也从山上滚了下去,被火球滚到的人很快就被燃烧的油脂给点燃了。</p>

巨大的石块呼啸而来,刚好砸在了望楼上,望楼上的四名士兵在巨大撞击力下,跟着大量的碎木一起被弹飞,最后落到了地上,死了两个人,轻伤一个,重伤一个,整个望楼都被破坏了。</p>

更多的飞石向小镇的木墙呼啸而来,小镇外的吴国军队已经派好了阵势,开始使用投石车轰击小镇的木墙,在这样的情况下小镇的守军只能是一直被动挨打。不过还好,对方的投石车数量不多,更重要的是这附近都是平地,也就小河边有一些石料,吴国军队也就没有大量的石弹可以使用。</p>

敌人主要进攻的两个方向就在北面与东面,吴国军队将所有的投石车被集中分配到了这两个地方,正在全力轰击木墙与木门。在敌人的石弹使用完之前,小镇内的守军只能是一直被动挨打,可等敌人的投石车停止攻击后,到时候小镇内的守军不仅不会有一丝的轻松,还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攻。</p>

这就是兵力上人数众多的一方所占据的优势。虽说两有个方向是主要进攻点,可在其他方向,随时也可以变成突破口。小镇内的卫戍加上壮丁只有六千人,分散在四个方向,平均一个方向一千五百人而已。而镇外的吴国军队少说也有两万四千人,分散在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就是六千人,兵力上怎么分都是守军的四倍,小镇的守军要一个人最少要面对四个敌人,如果有人倒下,那么他的同伴就要多对付四个敌人,小镇守军所能依靠的就只有那不怎么坚固的木墙,还有最后一道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作用的土墙。</p>

山上又有木头滚下来了,而且这是一次的滚木都是被点燃的,威力更大的火滚木,面对燃烧的滚木吴国士兵们很难用盾牌去阻挡,一大群人只能是快速地散开,不机灵、运气不好的人眼被火滚木撞倒后,就算身上没有着火也会无比的痛苦,直接丧失战斗力。</p>

木寨这边的形势一直就对守军有力,进攻的吴国军队光是冲到山丘上方就要花费很多体力,还要防备着不断滚下的木头、石头、火球,当然也少不了山上射来的箭,还有落下的可怕标枪,几乎每走一步都会有人倒下。可这个木寨却是必须要拿下的,不管损失多少人都需要拿下,大军的粮道和退路都在木寨的监视之下,在木寨内投石车的攻击范围之内。</p>

冲到山丘上方,这样才能够安全。后退一步者死!这就是吴国军队统帅下达的命令,进攻的吴国士兵只能咬着牙全力向上冲,结果是更多的木头与石头从山上滚下来,但滚得越多,后面督战的吴军统帅就越高兴,因为山上的滚木与滚石扔下越多,消耗也越多,一定会有用完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大军一拥而上,发起总攻的时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