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我的话还算话吗(2 / 2)

王牌大间谍 过街鼠 6458 字 2019-09-16

这是第一场在战争中大规模的对于无人机的使用!

印度伯丁达,世界战争史上,将永远铭记住这个名字!

一线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徐福的任务也不轻。

战争指挥劳心,晚上的床上运动劳力。

roxanne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第一次‘战争’留下的创伤,在此之后,她表现出对男女之间‘战争’的超级酷爱。

每个晚上,在巴基斯坦西北方面军司令部宿舍内,roxanne那夸张的母狼一般的嚎叫,就会在司令部宿舍的上空,肆无忌惮的回响。roxanne仿佛是有意的在宣示着这场战争的激烈性,也仿佛是在有意识的通过自己的特殊方式,向身边的人报告每一晚战争的战况,占领与被占领,沦陷与被沦陷……

徐福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女人的战争欲望,会如此的强烈,战争的战斗意志是如此的坚韧。.即便是徐福因为身心疲惫,试图休战的时候,roxanne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挑动他的战争欲望,让自己的无数‘精’兵,战死在冲锋的路上。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战死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自己何时才能全身而退?!战争休整时,他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解决了印度人对于伯丁达的反扑,徐福的目光盯住了罗塔克和巴尼伯德一线的印度军队。在这条防线上,印度国防军集结了整整一个集团军的兵力,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打定决心,不让巴基斯坦军队再越过雷池一步!

他们的身后,真的就是新德里了。

权衡了许久,徐福还是迟迟的没有下达作战命令。他还在思索,自己的战略部署。在巴基斯坦军队的正前方,印度国防军摆出一个集团军严阵以待。在卢迪亚那方向,还有四个师的部队,对自己的侧翼,虎视眈眈。以前摆在北方的部队,应对北方那条巨龙威胁的部队,也逐渐开始向新德里方向收缩,形成拱卫首都新德里的战略大后方。.自己的胃口虽然很大,但是手下的那一点点部队,十几万人,要想把对面的几十万人一口吞掉,显然有些不太现实!

然而,攻不下新德里,就很难逼迫印度人采取进一步疯狂的举动,达不到最终的目的。如果真是那样的的话,自己的所有努力,也只是一种隔靴挠痒的小敲小闹,没有任何的战略意义!

战争服务于政治。

各大国的政治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要彻底解除印度人的核打击能力,让他们明白知道,即便是拥有核武器,也难以保障国家安全,甚至是导致国家动乱的导火索!并以此为契机,对其他的有核国家,实施一种战略威慑,从而使核不扩散条约得到真正的执行。

大国的理性和小国的疯狂,在对待核武使用上的态度,很清晰的表明这种可怕的武器最终的终极归途,还是应该在地球上彻底消除!

如何才能把印度人打疼,打急,打疯,这是摆在徐福面前的难题。为了让印度人的防守,出现缝隙,自己已经把几十名巴基斯坦特种兵,送到密拉特,喂了印度这头饿狼的狼口,现在,是否还应该故技重施,再来一次?!

一二一二勤换姿势;

一二三四再来一次!

各种节奏都是有讲究的。.自己应该选用哪一种节奏?

现在,唯一让徐福有些不解的是,为什么印度海军,在遭受毁灭性打击之后,居然没有脾气的忍下来了。徐福原以为,印度海军,至少要表示一下自己的愤怒,对中国的两个航母编队,实施以下反击。可惜他们没有,一再容忍着没有爆发,即便是国内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印度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内部的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没有走出冒险的一步。

是不是,有人或者有国家,把中国人的这种战略意图,告诉了印度人,让他们不主动铤而走险?!

是美国人在从中捣鬼,还是俄罗斯人在背后使绊子,欧洲人也有可能从中作梗!

印度拥有大当量的核武器,对他们固然不是好消息,但是相对于中国人的崛起,壮大,这更让他们惊慌和恐惧。

他们当中,肯定有人在托后腿!

暴怒的大象固然可怕,一飞冲天的神龙,更让人畏惧!

让大象服从很容易,让神龙俯首贴耳却很难!在难易之间的取舍,人都很容易做出选择。

其实,从现实情形来看,这都不是最佳答案。最好的结果就是让发狂大象的蛮力,去消耗掉神龙腾飞的高度和速度。这样的结局才是最合乎情理的!

在明面上处处帮助中国的美俄两国和欧洲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从事私底下的小动作。

其实,对于这种局面,中国政府早有预料,也早有相应的准备。只是这种独自应对一切的代价,太高了!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中国人,只能发挥自己的优良传统了!

为了保护中国的石油运输的安全,中国政府宣布,将派出护航编队,对自己的石油运输油轮,进行全程护航。

虽然,这无形中,增加了中国政府的压力和负担。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真正的,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彻底的干净的消除这种来自海上的威胁。

作为前期应对措施之一,中国海军加快了造舰速度。

第三艏航母编队,从铺设龙骨架,加装船体模块,到武器系统上舰,只是用了八个月的时间,这里面,一是因为有了制造航母的经验,二是因为制造潜能的全面发挥。

第三艏航母试航和武器系统的调整整合,还需要一段时间。当前,中国海军力量不足的问题,极为严重。

油路运输,一日也不能中断,护航任务一天也不能停下来。

中国政府迫切的希望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徐福在此种情况下,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希望徐福能加快进军的速度。

问题真的不是很好办。

自己这边,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了。徐福认为,只能从孟加拉国方向做做文章了。他把自己的想法,用密电的形式,向上级进行了汇报。他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引起重视!

我的话还算话吗?!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六九中文地址:www.69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