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北京(1 / 2)

一八六一 玉葬沉烟 0 字 2021-10-04

 大人,这是今天的报纸。”杜聿光将一叠报纸放在了案上,大约有七八份之多。</p>

在曾纪泽的鼓励下,他辖内的报纸业发展十分迅速,就比如这济南刚刚攻克,什么《明报》、《新民报》等各大报社便纷纷在此设立分社。由于电报线路的铺设,使得消息的传播更加便捷,曾纪泽拿到的这些报纸,基本与总社的发行是同步的。</p>

“挑点关于那妖妇的报道,就先从《新民报》念起吧。”曾纪泽手头批示着从南方送来的文案,他习惯每天早上这个时候,边听报纸边处理政务。</p>

杜聿光便从中挑出《新民报》,翻找了一会就大声念了出来:本报济南快讯,近前,伪清皇太后慈禧已被押解回济南,此足以振奋我大明军民士气。吴王以仁慈为怀,暂时免除了慈禧死罪,但却将其发配到了当地的一家青楼。然慈禧虽为我大明死敌,但毕竟乃太后之尊,以这样的方式处置她是否真的恰当还不得而知……</p>

这则报道的内容,显然是在对曾纪泽处置慈禧的做法表示婉转的质疑,杜聿光本能的停了下来,小心翼翼的看了他一眼。</p>

“继续念。”曾纪泽一脸的泰然。</p>

杜聿光便将几份报纸统统念了一遍,除《明报》这样的有官方背景的报纸之外,大部分的报纸都对曾纪泽这样的做法有所质疑。理由嘛,无非是慈禧地位尊贵,且又是妇道人家,要么就是我中华乃礼仪之邦,当以宽宏大量为念,诸如此类仁义道德的借口。</p>

“哼,如果他们看到当年满奴入关,他们的祖先父兄是如何被杀,母女是如何被奸辱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会堂而皇之的说出这一通什么‘以德报怨’‘慈悲为怀’的道理来。”曾纪泽批示好了一份文案,将笔轻摔在了砚台上。</p>

杜聿光道:“这些报社不懂得王爷的用心,实在是可恶,王爷是否要对他们予以警示?”</p>

曾纪泽摆了摆手:“本王既然许他们办报,便会给他们充分的言论自由,只要不涉及我大明根本利益,他们想说什么就叫他们说去吧。”</p>

杜聿光点了点头:“那么。我们是不是也给《明报》一些指示。让他们写些正面地评论。以抵消其他报纸负面地报道。”</p>

“这个可以。本王早就拟好一份署名评论。你直接发往上海就行了。”曾纪泽从那一堆文案中拿出一份稿子。</p>

杜聿光顿时对他佩服不已。心想吴王殿下果然是料事如神。对于民间将有什么样地反应。早已有所准备。这样地眼光与谋虑。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地。</p>

杜聿光方离去。外面来报。言苏州侯李鸿章到了。曾纪泽忙是亲自出府迎接。李鸿章神采奕奕。大老远便拱手施礼。笑道:“恭贺王爷北伐功成。”</p>

“什么功成。关外还尚未收复。离功成还早着呢。”曾纪泽笑着携李鸿章入内。</p>

二人分主臣坐罢。茶水上过。曾纪泽便道:“苏侯。你可知本王此次招你来地用意吗?”</p>

李鸿章微微一笑:“如果我没猜错,王爷莫非是想让我主政山东吗?”</p>

“丁葆这个人还算有些能耐,山东有他打理就够了。”曾纪泽摇头而笑,“直隶全境现下基本已在我大明控制之下,本王已向父皇递上奏折,奏请他任命你为直隶省长。”</p>

当初清廷以北京为国都,直隶关乎京畿安危,直隶总督自然而然的便成了封疆大吏中最为重要的一位。现如今大明定都于南京,直隶地重要性虽然有所下降,但因其毗邻关外,东接渤海,战略意义依然不容小觑。曾纪泽荐李鸿章为直隶省长,无疑是体现了他对自己这位首席幕僚的器重与信任。</p>

李鸿章助曾纪泽创立淮军,经营江苏,其辅佐之力功不可没,但眼看着周馥、张凯泰等人都被委以省长之重,自己却一直只为苏州知府,后曾纪泽北伐之时,原以为会将江苏省长给他,但曾纪泽却非要亲自执掌江苏行政大权,这自然对李鸿章又是一个打击。</p>

对于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人来说,李鸿章算得上是仕途不利吧。然而现在,等了那么久,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曾纪泽总算没有忘他,一个直隶省长的位子,足以弥补他这些年来地不满了吧。</p>

“多谢王爷栽培,鸿章必不负王爷的信任。”李鸿章并没有官场上固有的自谦,显然他对此十分的激动。</p>

“呵呵,以苏侯之才,直隶一省除了你</p>

:接掌呢。这是你应得的,不必谢本王,坐吧。”</p>

李鸿章激动的情绪稍有平复,坐下来时,正好瞅到了桌上地报纸,便顺势问:“听说王爷擒获了伪清慈禧太后,这真是奇功一件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