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换做是旁人……(2 / 2)

众人皆都松口气。</p>

现在成了张家兄弟跟刘璋、元守直进行对赌。</p>

徐琼道:“朝堂之上,本是商讨西北边疆局势,为何要为将臣所奏之功勋而争执?难道非要到你我不能共存的地步,才是诸位想看到的结果?”</p>

徐琼本来因为有张家姻亲关系而上位,虽然比历史上要更顺理成章,但始终他还是无法融入到核心文官体系中。</p>

徐溥等人始终对他有所隔阂,如同他们去杯葛周经一样。</p>

现在徐琼所说的话,即便很在理,但在很多人看来,徐琼分明就是为张家兄弟在说话。</p>

朱祐樘却顺着徐琼的话,冷声道:“大明的朝堂,居然连边疆所奏的功劳都不信,朕倒觉得,建昌伯不至于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虚报功劳,难道他不知西北局势的变化?也不知朝中诸位的反应?难道他以为虚报了战功,朝廷就不会彻查了?”</p>

其实朱祐樘是第一个不信的。</p>

但局势已到如此,他不得不出来力挺小舅子。</p>

怎么说小舅子也是被他推上西北战场的。</p>

兵部尚书马文升终于开口道:“陛下,万全都司派往虎峪口的人马,估计会在今日到明日之间过白羊口,到时战况如何,自会一目了然。”</p>

徐溥道:“若有杀良冒功之事呢?”</p>

显然徐溥也并不认为张延龄有那么蠢,直接去虚报,肯定是有准备的。</p>

马文升道:“高山卫及天成卫已奉调往虎峪口……应该是白羊口,以建昌伯所言,鞑靼兵马已撤往白羊口,此时各方人马协同作战,再过三日上下,必会有具体的战况传来。杀良冒功者,罪无赦!”</p>

马文升最后也把话说满了。</p>

虽然我马文升作为兵部尚书,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去质疑张延龄的作为是否属实。</p>

但若真如徐溥所言,有人杀良冒功,那我马文升还是要表明立场,绝对不容许此等事发生。</p>

朱祐樘站起身道:“既如此,那还在朝堂上争论不休,有何意义?等三四日之后,不一切都有定数?”</p>

</p>

徐溥很着急,显然在他看来,张延龄既然敢这么奏报,十有八九还是虚报,肯定张延龄是有一些手段的,诸如找到鞑靼的牧民,或是从哪找来首级等等,或是将西北知情的将士都给封口,让所有人都顺着他的奏报去奏请……</p>

绝对不是靠时间就能验证的,朝廷必然是要有所行动,才能保证把张延龄的“恶行”给揭穿。</p>

“陛下,朝廷也必当派出人马,前去西北核实,若不然……其中必定会被障眼法所掩藏。”徐溥也干脆把话挑明了一些。</p>

说“障眼法”,说明他对张延龄的功劳也不相信,只是他没有出来给刘璋作保罢了。</p>

朱祐樘道:“那以徐阁老之意,应当怎办?”</p>

徐溥道:“当由兵部和都督府,各派出人马,前去虎峪口进行核实,方能将事情原委查清。”</p>

朱祐樘一时没有回答。</p>

大殿内鸦雀无声。</p>

半晌之后,朱祐樘也没坐下,立在那一脸恼色道:“朕是不是派外戚去西北领兵,犯了什么忌讳?”</p>

众大臣无人应答。</p>

张鹤龄本想说什么,但他张了张嘴,似乎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明白姐夫为何要有此感慨,最后还是把自己的嘴闭上,没吱声。</p>

朱祐樘一脸苦笑道:“朕派了外戚去西北领兵,他敢于身先士卒,与敌寇交战,奏报功劳却无人相信,更是连西北地方查证之事都不足采信,更要让朕派人去查证功劳……换了其他任何之人,怕是都会有跟他一样的待遇吧?”</p>

众大臣还真是被皇帝给问住了。</p>

换了不是张延龄的人去领兵,他们会这么谨小慎微,甚至连西北地方奏报都不相信?</p>

当然不会。</p>

刘璋道:“陛下,建昌伯之前做事手段偏激,屡屡有不遵典制、法度之事发生,若他真要有心虚报功劳,怕也并非普通人可比,非要求证到底不可!”</p>

众大臣听了刘璋的话,似乎都把心中的“负罪感”一扫而空。</p>

是啊。</p>

我们是针对张延龄吗?完全不是啊。</p>

只是因为张延龄这小子太狡猾,我们才多防备一手,可不是因为我们对他有什么偏见,陛下,您可不能冤枉我们啊。</p>

我们如此忠直,怎会有对人不对事的时候?</p>

不对。</p>

就算我们又对人不对事,那也是因为张延龄犯我们在先,我们只是回敬,没有别的意思。</p>

朱祐樘更加不耐烦,当即连话都不说,径直往宫殿外走。</p>

“陛下……”徐溥不依不饶,继续向皇帝施压。</p>

朱祐樘人已经快走出奉天殿门口,冷冷甩下一句话:“你们想怎么查怎么查,既然他说什么都是错的,有功劳也有错,那朕还能如何偏帮?一查到底吧!”</p>

“遵旨!”</p>

……</p>

……</p>

朱祐樘很生气。</p>

但他心里也很纠结。</p>

一边期冀张延龄没有虚报,的确是张延龄取得如此大的功绩,但一边又觉得可能性不高,或许真如文臣所言张延龄用了什么“非常规手段”。</p>

他这个皇帝是最先的怀疑者,才导致朝堂场面失控。</p>

若他从开始就表现出坚定为张延龄表功的态度,文臣也不能这么蹬鼻子上脸。</p>

“陛下,到底是怎么回事?陛下……”</p>

张皇后人不经传报,已径直进入到乾清宫内,见到丈夫之后便已劈头盖脸去质问。</p>

朱祐樘看到妻子闯进来,瞬间又蔫了。</p>

“皇后……你听朕解释啊……其实不是你所想的那样……”</p>

“陛下,延龄在西北取得功劳,他都奏报上来,你还有何不信的?居然要顺着那些臣子的想法,要去彻查?你让延龄知道,他会怎么想?”</p>

张皇后听到弟弟取得战功,喜出望外,随即从太监口中得知,皇帝跟大臣在朝堂上争论半晌之后,居然要派人去西北彻查?!</p>

张皇后瞬间感觉到屈辱感。</p>

这才跑来跟丈夫诘问。</p>

朱祐樘叹道:“没办法,这次延龄奏报的功劳……实在太大,连朕也不得不好好求证一番,若真如他所言……朕必当在事后做补偿,以后军政之事也可仰仗于他,朕做这一切……不过是为堵上那些怀疑的文官的嘴,并不是朕要怀疑于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