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章 迷案解释(2 / 2)

远古天香 花端 4444 字 2019-09-07

等到大门完全打开以后,一阵耀眼的金光把整个密道照得如同白昼般光亮。大门后面地允及文武大臣等到眼睛适应这种强光,看清楚里面地东西后就全愣住了。大门里面那个高三米。长二十米,宽二十米地巨大空间里居然堆满了金黄色的金砖,而在密室四周有几十箱正散发着巨大地光芒地珠宝,强光经过金砖的反射后落入允等人的身上。犹如他们也成了黄金般闪闪发光。

这么多的黄金就算是贵为皇帝的允看到也感觉喉咙有点发干,它地总价值恐怕比大明开国以来数十年财政收入加起来的总值还要多几倍。

允总算明白朱元嶂临死前为什么说密道里有“可使大明帝君东山再起之资”了,的确,如此多的黄金,恐怕是蒙古人四处征伐、搜刮而积聚起来的巨大财富。有如此巨大的财富作支撑的话。就算本来贱如一个乞丐,也未必不能一统天下。

可是如今地允已不想再打仗,四年有余的兵戈,早已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如今燕王已入主应天,天下已尽归其所有,天下一统在望,他建文帝只想天下百姓能安定生活。而惠盛大师不出意外地话,他将在那遥远的国度。

允虽是如此想。但是他地大臣们可就不是如此想了。看到如此多的黄金,齐泰早已激动不已。他对着允跪下,用有点颤抖地声音说:“皇上鸿福齐天。如今得此宝藏必能产除叛逆,一统四海。天下幸甚,百姓幸甚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余众人也一并跪下叩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允苦笑一声,上前扶起齐泰对着众人道:“朕得此宝库确实幸甚,但如以此为资与燕王再起兵戈,天下百姓未必幸甚。各位爱卿,朕深知尔等情愿追随于朕,对朕忠心耿耿,朕倍感欣慰,但此一来,势必引来燕王追捕,朕不愿与之再此兵戈,亦不愿尔等为此丧命。此处黄金就赐予各位吧!无论文臣武将,禁军兵卒,宫女太监,均按官职大小赐予金铂。出此密道以后尔等就各奔东西,隐姓埋名,过你们的日子吧!”

众人听闻允如此说,不禁微微有点发愣。虽然心里不太情愿,但皇命如此,只能叩头答道:“是,皇上。”黄金分予各兵丁奴婢后,安排他们地藏身之所,带着文武百官顺着通道出了宫。出宫后,各自遣散,允身边只带二十几名亲信前往惠盛大师的安身之所而去。

而此时,应天守将朱景隆打开金川门迎降,燕王朱棣最终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兴高采烈的朱棣率领大军进入应天城之后却发现,朱允及一部分大臣,文武百官,全失去了踪影。而在宫殿一处燃起了熊熊大火,脸色一变,失声令下:“快救火!”

熊熊大火,滚滚烟尘,点点火星席卷而上天空,仿佛带走了一切恩怨,带走了洁净的灵魂……

由于火势巨大,这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宫已经烧成灰尽。

一名将士来报:“殿下,因火势太大,整个宫殿已经毁于火海,没有一个生还,也辨认不出谁跟谁。”

朱棣一听,怒上心头,一脚揣开来人:“什么?一群废物!快下令,全面搜寻皇上皇后。”

来人一个惊讶,没敢多说什么,马上退了下去。一旁的郑和倒是露出了笑容,这是他自从跟了朱棣那么久以来,第一次在众人的面前高兴的笑容。他凑过朱棣的耳边道:“殿下,何必动怒?宫殿烧了那不更好?这样你就可以说你救驾来迟,皇上已经葬身火海,那你不就名正言顺的登上宝座了吗?至于你的皇帝侄子与灵儿,我们可以事后再慢慢寻找。就不信,作为天子,连寻找俩个人就找不道。”

经这一提醒,朱棣也变了一个笑脸马上按此办理。

燕王朱棣开始地毯式地寻找允和灵儿,可是一无所获,不但如此,连伺候皇帝皇后的贴身宫女与太监都毫无踪迹。抓来了太监宫女询问了皇后是否已死,最后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样朱棣就纳闷了。既然已死,为什么没有向外宣布,也没有墓葬,顿时感到里面一定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事情。这样使朱棣更加的想要找到他们俩。

由于翻遍了整个皇宫都寻找不到俩人的踪迹,他们就好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的骂名,只好在发现那具烧焦地尸体时痛哭流涕,声称自己出兵只是为了“清君侧”,并不是为了当皇帝。为什么你要死。几日后,以天子之礼安葬了这具尸体。

朱棣也顺理成章的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朱棣正式成为大明第三位皇帝,后人所称他为“明成祖”。

至于明惠帝朱允的失踪或逃亡,以及其身世之迷,坊间广泛流布,众说纷云……

有一说明惠帝朱允是“出亡为僧”了。

他剃了头。换上僧衣,带着九个人来到太平门内的鬼门。鬼门是内城地一扇小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朱允一行出了鬼门。只见水道上停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老僧。老僧向朱允叩首称万岁,快速带他们君臣一行上船。于是建文帝便削发为僧。像朱元璋当年一样,当和尚云游四方去了。

还有二说是漂洋出海,不知所终。

有传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南洋,并在某个小岛上过着自食其力的恬然隐居生活。当时中国去往南洋的人很多,据说张士诚失败后,他的一些部下就逃往南洋,拓荒移民。近人有人考证建文帝避难泉州开元寺,并在开元寺扬帆出海,最终隐居印尼苏门答腊岛东海岸,然而没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