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中秋(2 / 2)

清朝欢迎你 红镜子 5442 字 2019-08-17

李洵原本就知道这是把好琴,见吕先生如此重视,便让妻子张氏收好。张氏吩咐韩嬷嬷将这张琴抱下放回自己房中。直到韩嬷嬷离开花园,吕先生才恋恋不舍收回眼光,回头看到妻子给了自己一个理解支持的眼光,不由得心中亦舒,心情开朗起来。

宴席上原本是一番喜乐气氛,却让吕先生的曲子弄得慷慨激扬,众人都没有了吃酒的性质,过了一会儿,吕太太站了起来,说:“大少爷既然把古筝拿来了,我就随着外子也献个丑,弹一曲给大家听听。”

众人忙叫好,带着期待的神情看着吕太太。琉璃赶紧献上一具矮几。

吕太太见李卫的这把古筝是用上好的银弦,面板也是梧桐木泡水压弯的。便知品色不错,虽然与刚才那把焦尾琴无法相比,但音色也比较纯正,试了一下,便开始弹奏起来,边弹边张口清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歌声渺渺,吕先生注意到李伊水握紧那盏青玉酒杯,呆盯着杯中酒水,不知道心中在想什么。

吕太太的一曲“明月几时有”将席间的气氛调回到中秋团圆上,席间,仍是和乐融融的景象。唯独李伊水不闻不看,独一个人斟酒浅抿。心思早已飘至云外。

有什么东西大不一样了。

斜空月光清清,耳边欢声笑语,突然间伊水觉得很是寂寞。

没人能够知道自己心里所想,就是最溺爱自己的母亲和大哥也不例外,那种寂寞孤冷的感觉,对于伊水来说却要时时品尝,所以才每天忙忙碌碌使自己不再显得寂寞,努力融入这个家庭,使自己不再孤单彷徨吧,纵然努力了,可是寂寞仍不时的袭击自己的心,难道这就是穿越女的悲哀。

分了月饼,再品了瓜果,已经是月过正空。

突然听到身边沉水低若蚊蝇的吟诵,却正是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如今,月影已经西斜,秋风习习,吹动散落的角,月光清清亮亮地洒落在伊水的手上,好像能一把掬住似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呵呵”突然间,伊水的心中恢复宁静。

与李家的欢乐气氛不同,此刻的林家确实称得上是剑拔弩张。

与李家一样,林家也是全家祭月,由林老太太带头,先为亡夫上了一炷香,待全家拜祭完,就开始了团圆宴。

林老太太怜惜李惠水产后不久,便没有让她立规矩,和主妇胡氏一起坐了下来。

期间,李惠水新生的儿子安儿(乳名)一直呆在林老太太的怀里,让林老太太享受着含饴弄孙的快乐。期间一直其乐融融。

胡氏不停的看向丈夫,见丈夫犹豫不定,在桌下用脚踢了他一下。林至淼终于站起来,支支吾吾的说出来分家的话来。

众人皆是一愣。

林老太太听了大儿子的话手一僵,看了一眼说道:“大节下的,你说什么胡话?快快休得再提,如果黄汤灌多了就让你媳妇扶你回房间去。”

这时,胡氏盈盈的站了起来,笑着说:“婆婆,我们爷说的不是醉话,这是爷和我商量过了的,原想公公过世四年了,弟弟也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没有兄弟一辈子守在一起的道理……”

话没有说完,林老太太拿着筷子甩向胡氏,“都是你这个下贱蹄子娼妇撺掇着至淼,自从有了你,家里就没有安生过。”

胡氏一边躲着林老太太的筷子,一边说:“这怎么关我的事情,这是我们爷自己决定的。”

林老太太的神情将她怀里的安儿吓得哇哇大哭,李惠水连忙过去将儿子接了过来。

林老太太转向儿子说:“我一天不咽气,这个家就一天不能分,那一天我不在了,随你们将家折腾成什么样,我也都管不着了。”

“这怎么能行?”躲到林至淼身后的胡氏说:“已经和族长说好了,过了中秋节至孝堂哥就要来家里主持分家仪式了。”

听了这话,林老太太一口气没有喘上来,只觉得眼前一黑,便不省人事了。

求推荐收藏啊――镜子扯开嗓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