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吃饱穿暖 上(1 / 2)

 魏忠贤被朱翊钧的这一句感叹吓了一跳,以为皇帝是要杀他,忙伏身求饶。

朱翊钧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回事,通过与许国的对话,他更加确定了现代科学无法进入科举选拔内容之中的现实。

科举的排他性实在是太强了,或者更详细一点儿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包袱实在是太沉重了,如果要一下子把这个包袱抛开,那毋庸置疑,必定会引起文人举子的强烈不满,甚至会引起动荡或者内乱。

毕竟读书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其目的就是为了在科场上揣摩着皇帝的心意读题作文章。

他们准备了一辈子就为了在这一节上大显身手,如果自己这个皇帝一下子否定了这些,不就等同于否定了他们前半生所做的全部努力?

即使文人可以安抚,但是这人才的选拔又怎能令一众读书人信服?

历史上满清能引进西学,是在被列强反复欺凌的情形下,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之举。

而且即使是接受西学后的清廷,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没有废除科举,而是采用另外开设新学堂的方式,普及西学教育。

这说明清廷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科举和西方文明根本不能融为一体。

清廷能作出改变,是因为外部有一股强大的入侵势力迫使它作出改变。

而万历年间的大明呢?

它却是亚洲甚至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朱翊钧这时忽然有些好笑地想,倘或历史上的丰臣秀吉成功占领了朝鲜,将万历朝的日本国土拓展到了辽东边境,说不定其带来的震动还真不亚于清廷甲午战败,以此迫使大明内部接受改革。

不过历史没给丰臣秀吉这个机会。

朱翊钧微微抬起头来,将目光投向了伏在地上的魏忠贤。

若是在没有外来入侵势力威胁的前提下,想要进行改革,那就只有像西方国家一样,从资产阶级革命走向宪政了。

“朕随口一说,实非迁怒于你。”

朱翊钧缓和了语气,叫起了魏忠贤,

“有甚么事且说罢。”

魏忠贤听了,恭恭敬敬地朝皇帝又磕了一个头,这才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朱翊钧其实挺不喜欢魏忠贤的这种作派。

一是他老觉得老魏过于恭敬的模样底下潜藏着他难以预料的居心叵测,一个历史上被证明是能呼风唤雨的人,摄于权势而表现得如此卑微,便总教人感觉他图谋不轨。

二是实际上他倒宁愿魏忠贤能大大方方地表现出图谋不轨,他这人心肠好,见到魏忠贤这样忍耐地去压抑自己的人格,他甚至比老魏本人还感到难受。

魏忠贤却反倒因为朱翊钧的态度而更加觉得皇帝的心思不可捉摸,他掌握不了朱翊钧的怒点,这让他感到忐忑,

“东厂回报,王承勋已认罪。”

魏忠贤低着头,听皇帝一时无有发话,又接着问道,

“是否要呈送三司……”

朱翊钧立时道,

“自然。”

皇帝顿了一顿,慢吞吞地道,

“朕上回不是已经强调了许多回了吗?难道你觉得朕必得置王承勋于死地不成?”

魏忠贤一惊,他此刻摸不准皇帝的心思,却是当真不知该如何回话,只是道,

“……奴婢是依皇爷之言。”

朱翊钧道,

“哦?依朕之言?”

皇帝微微笑道,

“朕还一句话都没说呢,你依的是何言?”

魏忠贤心下稍定,想了一想,道,

“皇爷方才说,依照太祖爷祖训,宦官干政,理应被剥皮枭首,那么同样依太祖爷祖训,官员贪污,重则剥皮实草,轻则戴枷坐堂,此二者皆我大明祖训所言。”

朱翊钧笑了起来,他想李氏觉得魏忠贤可爱不是没有道理的,

“是也,是也,依照太祖皇帝祖训,朕若杀你,则同样必得杀王承勋,朕若杀了王承勋,则必留不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