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明明是我先来的(2 / 2)

吴奇给它取了个淳朴的名字:「阿补」。</p>

代表其身份就是补气丸丹灵,平时让玉兔一边继续捣药其他丹灵,它则在一旁炼制补气丸。对丹灵来说,炼丹就是修行。</p>

一个丹灵工人组成的丹房,高效而忠诚,还不需要工钱,简直完美!</p>

吴奇对未来充满期待。</p>

……</p>

长安,大明宫宣政殿。</p>

“陛下。大捷,广州大捷!”</p>

广州别驾竺达通一路高喊,从殿外昂然阔步而来。</p>

哪怕有法宝襄助,从广州一路赶赴长安也有近三千里,他一路马不停蹄,就是要将最新大捷告知朝廷。</p>

大唐天子脸上带着淡淡笑容:“说来让朕听听。最近坏消息不少,也该有点好消息了。”</p>

“禀告陛下。”</p>

竺达通躬身道:“在肃王支持下,岭南道节度使龚大人得益州监幽卫敖姝大人襄助,以最新研制的「疏蝗烛」引导虫群。此番兵分二十六路,以修士带队,持烛将蝗群引入雷州,而后装船一路驶往海鸟盘踞的岛群,以鸟雀、海兽、岛上蛇鼠一举歼虫数十亿。”</p>

“整个反击前后耗时十日,确认虫群大部队已全被剿灭,剩余零星都是小股蝗虫,以鸡鸭与药粉对付即可,不足为惧。”</p>

天子饶是心里有所猜测,此时也不由坐了起来:“当真?”</p>

“千真万确,不敢隐瞒!此事由监幽卫在旁作证记录!”</p>

竺达通兴奋道:“我大唐果然有天命庇护,此番蝗祸降临,又有奇人相助,「疏蝗烛」效果斐然却又不必伤及天和。以后若是再爆发蝗灾,也可用这法子将蝗群导入海上!”</p>

“好,好!”</p>

天子一拍龙椅:“这一战,打得好!”</p>

坐在百官左首的房玄龄此时悠悠道:“竺大人可要想清楚了。上一个谎报军情,欺瞒天子与朝廷的节度使张介然,目前可在天牢。”</p>

“左相,下官句句属实,不敢隐瞒,绝无任何夸大。”竺达通严肃道。</p>

左相房玄龄微微一笑,看向这广州别驾:“若老夫没有听错,竺大人是在说,岭南道如今蝗祸已除,是这个意思么?”</p>

竺达通立即听出,这是左相与天子的默契,要做给百官看的。</p>

他当即抬头挺胸:“是的!岭南道境内,目前已无十万以上之虫群,蝗祸,已除!”</p>

天子看向下面众官:“众卿家,如今对「疏蝗烛」还有何意见?”</p>

百官皆静。</p>

此时一名官员起身,正色道:“臣请陛下即可拨付「疏蝗烛」给河南、河北,以解燃眉之急!卫我大唐山河!”</p>

他是河南道宋州刺史谢广孝,紧挨蝗祸最严重的亳州一带,被召回京城也是让天子要了解具体情况。</p>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请陛下拨付「疏蝗烛」,卫我大唐河山!”</p>

天子狠狠出了一口恶气:“朕希望有的人明白,并非少了你们就不行!我大唐人杰地灵,只要人心所向,勤勉清廉,便可长治久安!”</p>

“令监幽卫益州司司都尉敖姝,为司灾曹参军事,兼监幽卫左郎将,助河南道、河北道、江南道等蝗祸重灾之地拨乱清虫!”</p>

</p>

……</p>

同一时间。</p>

阁皂山「万寿一天门」宫殿里,一干人等却脸色难看。</p>

副掌门罗先声坐在椅子上,脸上都是难以置信和自我怀疑:“不对,不对,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大唐朝廷故意放风诈我们。”</p>

“不可能,明明是我先来的,不论药还是手段,都是我……”</p>

吕季书看着一个月前还春风得意的对手失魂落魄,心里却没有任何快意。</p>

阁皂山这一棵大树,或许即将面临近千年来不曾有过的浪潮冲击。</p>

还能撑过去么?</p>

他面上不动声色,提议道:“既然朝廷已有其他办法,不妨将「虫眠」献上,多少做一个补救。”</p>

“不要惊慌,这只是朝廷政策性调整!”罗先声目光发狠:“四个月时间里,婆娑世界绝不可能有一个地方能掌握这种药物配方!这是我阁皂山数百年底蕴积累才能得出的成果!”</p>

吕季书不再坚持。</p>

说也没用。</p>

吕家已仁至义尽,是时候选择另一条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