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三章 招募与反招募(1 / 2)

 吴奇这次机缘巧合找到了吴道继,又救出了龙女,正要离开,身后却纵马而来一人。</p>

“道长留步。”</p>

总觉得这句话有点似曾相识。</p>

吴奇突然想到,霉逼申公豹就是这句口头禅来着,实在不是一个好兆头。</p>

来人却动作极快,一下子从马上跳了下来,差点一个踉跄翻滚在地。</p>

吴奇见他这么拼命,也不好直接走人:“你是?”</p>

来者是一青衣男子,看起来三十岁左右,脸颊长有髯须,看起来颇为儒雅。</p>

男子抖了抖身上灰尘,这才作揖道:“学生崔志道,听闻吴道长到国子监,这才匆匆赶来,差点错过了。”</p>

后面的扬全却喃喃道:“崔博士?”</p>

吴奇略微讶异。</p>

国子监博士,最高可达五品,通常德行学识足以为师,在大唐最高学府里担任师表,做出过诸多贡献才能得此头衔。要求极高,颇为清贵。</p>

说起来,他们已算是大唐王朝的智库成员。</p>

崔志道自我介绍:“学生去年入国子监,为算学博士。”</p>

国子监下设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这五学均教授的是不同品秩的官员子弟,唯有最后的算学教授庶人子弟。</p>

“一直对吴道长颇为神往,今日总算得见,不知道长能否给些时间,让学生能够请教一番?”</p>

崔志道眼里都是渴求:“学生对驱蝗之道、幽鬼妖魔之说、幽冥传言都颇有兴趣,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策算。”</p>

吴奇却是不想拖延时间。</p>

“若崔博士有兴趣,不妨随我一同去剑南道。”</p>

对方爽快点头:“好的。”</p>

“不过学生为朝廷官员,国子监博士,离京需报备,还请道长稍等片刻,学生去国子监找司业大人请个假。”</p>

吴奇这才有点搞不懂了。</p>

这人难道真是学术痴迷,还是有别的什么道道?</p>

哪怕自己如今名声在外,也远远没到人一出场,就有人纳头便拜的程度……</p>

“崔博士,你对我所知只是传言,不论驱蝗还是各种妖魔鬼怪,都非我一人之力,若是都看做我的功劳,却是错了。”</p>

吴奇解释道。</p>

“学生知晓。”</p>

崔志道眼神清明:“道长坦荡正直,有情谊,有大义。这一点叔父足以证明。”</p>

“叔父?你叔父是谁?”</p>

崔志道拱手:“学生叔父,为武当山修士,崔佛海。”</p>

吴奇整个人呆了一下。</p>

崔佛海的侄儿,难怪他执以学生之礼。</p>

“家父崔佛宁,与叔父是一对兄弟,他们两人本都是道士。不过家父资质平平,至今也仅仅是结丹初期,家父很早就加入朝廷,成了舍人,叔父却去了武当,在修道长生之路上走得更远……”</p>

当初,崔佛海下山后,见过当时身处洞庭湖的崔佛宁一面,并且详细提及了吴奇,认为他是天下奇人,将来必定一飞冲天。</p>

此后他才身陷梯仙国,殒命其中。</p>

崔志道是翰林儒士,等同结丹,从小饱读诗书,又对妖魔鬼怪、气运方术有着浓厚兴趣,因此专攻算学,以此来测量天地。</p>

今日崔志道到国子监时,吴奇已前脚离开,他这才匆匆赶来。</p>

“且慢。”</p>

吴奇总觉得,这崔志道似乎目的不止是研讨妖魔幽鬼。</p>

“崔博士来找我,想来不是只谈学论道吧?”</p>

崔志道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学生是来邀请道长,希望道长能加入国子监讲学。”</p>

“学生专门找过道长的种种事迹和记录,发现道长一身所学涉猎繁多,而且是少有对妖鬼非常亲和,在妖魔中都有人望的修士,道长对妖魔鬼怪的理解,已远超许多具有偏见的修士,还请道长讲学,传授天下学子。”</p>

“如此一来,才能消除妖鬼恐惧,减少流言蜚语与敌意,避免下一代人继续敌视……”</p>

大唐朝廷此前二十年做出了种种努力,不断在消弭妖鬼带来的刻板凶恶印象,让他们逐渐和人类接触,甚至是居住同一座城镇,彼此协同。</p>

但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在蝗祸降临,幽鬼作祟时,又破裂开来。</p>

不止民间,这回连朝廷都收紧了对妖鬼护法的管辖,限制他们的行动。</p>

说到底,内因还是在于,妖鬼与人类始终没有做到文化同流,这本就需要一个长时间的适应过程。</p>

偏偏朝廷并未做这方面的细致工作,只是简单地颁发法令,进行宣告等等。</p>

更多依靠各地州府的具体措施,而这一行为又不能成为政绩,各节度使、观察使和州刺史都没有动力去认真做这事。</p>

所以偏见任然存在。</p>

崔志道的想法,便是从儒士内部着手,以国子监来开设专门的妖魔鬼怪课授,先让这些未来朝廷栋梁,能够自己先消除部分偏见,此后才能更进一步落实政策。</p>

吴奇对他的志愿很赞赏,但对他的做法不看好。</p>

“崔博士,请问,即使贫道加入国子监,就能公开授课,专门讲妖魔鬼怪乃至幽鬼之事么?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乃至如今右相梁载言,梁大人能同意么?”</p>

崔志道一阵语塞。</p>

“退万步,克服种种困难开课。那好,我授课,有多少人会听?”</p>

“这门课程既不能助他们平步青云、加官进爵,也无法让他们能扬名于世、成就大儒,儒门学子愿学的又有几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