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章 两种生活(2 / 2)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4275 字 2019-08-18

“不然还能怎样?”严一口香茗。叹息道:“老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一棒子打死的机会。我是不会动他的。”说着严厉的看儿子一眼道:“你也是。不要老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给我惹麻烦。”

“那以后怎么对这小子?”严世蕃怏怏问道。

“该怎么办怎么办。”严嵩搁下茶盏。缓缓道:“把眼光往前看。似乎陛下的意思。还是他派回南边去。那里胡宗宪。以帮咱们拉住他。”

“那这次就算了?”严世蕃没好气问道。

“算了。”严点,头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

严氏父子时。沈默已经在拜次辅徐阶了。

徐阁老十分的和。从案台后起身。拉着他坐在一溜红木椅上。笑眯眯问道:“龙溪公可好?长沙公可好?”这一问就显出双方非比寻常的

只是当初沈遭难时。这关系去哪里了。

沈默恭敬的回答完。阶笑道:“里不比翰林院。差事太多忙。你可要尽快适应哦。”

沈默点头道:“学生知道了。”徐阶是他的会试考。虽然只给他批了批卷子。但师生的名分却坐定了。也就意味着沈默今生都不能反对徐阶。否则就违背了官场的规则。会遭到所有人的唾弃。

这层关系显然比同门之谊实在多。甚至比父子关系还牢固。有了这层关系。徐阶自然可以把沈默当成自己人。而不担心他会三心二意。

所以向来见人只说三分话的徐阁老。难的跟沈默谆谆教导一次道:“让你来内阁当值的谕旨。陛下并没有跟任何人商量。这就是说。你的前程已经在陛下心里了。所以这时候。你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自然谁都亏不你半分。”说着压低声音道:“内阁值房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你要是懈怠惫懒。也难免圣眷不再。所以须的以“勤”字当先。时时自警。”

沈默是个懂事。自然之道徐阁老这是在传授经验呢。赶紧正襟危坐。悉心聆听。便又听阶道:“内阁是军机重的。每天要做出无数个决定。你要做的就是多看多学多问。但谨记不要任何表意见。提出任何建议。”双目炯炯有神的望着沈默道:“你负不起这个责任。也会引上峰不快。所以我你一句话。“百言百当。不如一默”。至少在你没成为大学士以前。内阁里应该遵守这一条。”

沈默点头道:“生谨,的诲。”

“很好。”徐阶道:“有什么不懂的。解决不的问题。尽管来找我。”

“谢恩师。”沈默再次。

~~~~~-~~~~~~-~~-~~-~~~~~~-~~-~~-~~-~~

从那天开始。沈默和徐渭两个。便开始西当。徐渭司职紫宸殿。专门满足皇帝欲不满的青词要。他的文采也着实然。写出来的青词总是让皇帝惊为天人。是时常召见。命随侍左右。

徐渭才思捷。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加上生性滑稽。应变能力又强。所以皇上不管说到哪里。问的什么。他都能随即应答。也总能的皇帝的欢心。善于在嘻笑怒骂之间。说出人深省的话来。所以没过几天。就成了皇帝身边须不可缺少的了。嘉靖帝要下下棋谈谈诗画个画写个字什么的。徐渭全能奉陪。且让皇帝开心满意。宾至如归甚至皇帝想要出去散心。更时刻少不了这个插科打诨的活宝。用徐渭自己的话说。他是陪吃陪玩陪修炼的“三陪舍人”。

相较之下。沈默的子可就苦多。他内阁分的是文书事宜。起草一些文告诏。转送下边递上来的奏章什么的。全国一千九百三十六处站。全长三十万里的道。两京一十三的情况源源不断汇报道京城。什么北边俺答又要开始抢劫了。南边寇也在肆虐着。各的灾进展缓慢。过不下去的老百姓开始闹事儿。等等等等。事务繁杂。每天各部转呈过来的折子。少说也有上百件。这些奏折经过沈默之手。送给阁老们-议好了。阁老们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拟”。

沈默便将票拟过的折子。送到圣寿宫进呈皇上御览。偏偏嘉靖又是位权力欲十分强烈的皇帝。事无巨细-折必读事不问。这正是皇上动动嘴。小兵跑腿。沈默便要像走马灯似的奔波周旋于皇帝阁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之间。厚厚的官靴一个多月就磨的不能再穿。一回家就累的爬不起来。连脱靴子的劲儿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