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韩涵的焦虑(2 / 2)

新闻上说,肖飞是个写作的快枪手,肖飞曾经用笔一天写下了一万六千余字,还能保证极高的质量。

还有新闻说,肖飞很早就开始用电脑进行写作,这更大大提升了他的速度,他用电脑一天曾经写过两万多字。

而自己呢?

一个月时间,每天花费多达四五个小时,才写了十五万多字。

差距,还是有点大啊。

韩涵是以肖飞作为追赶的目标的。

他咬咬牙,决定自己到春节期间,自己必须将《三重门》写完,写完的同时,还要认真修改最终定稿。

所以,韩涵在98年的寒假,几乎整天就宅在家里,他不去找同学玩,不去走亲戚,不去玩耍。

他一天十几个小时扑在自己的小说写作上。

终于,在2月1日,也就是农历新年破五这天,他修订完了自己的长篇小说。

《三重门》的最终定稿他写到了20万字多一些。

他将定稿交给父亲过目。

韩父看了之后,认为儿子写得非常之好,小说很吸引人,很有青春气息,语言俏皮,情节生动,笔力虽然稍有端着架子的嫌疑,但还算成熟。

不过,韩父还是觉得,有些地方或许可以修改得更好一些的。

他就提出了一些建议。

而韩涵也接纳了父亲的建议,父子俩开始新一轮的改稿。

正月初九这天,韩父却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那朋友说,首届鲁奖评奖结果已经出来了,肖飞不负众望,勇夺散文奖项的第一名,获得了首届鲁奖。

放下电话,韩父就跟韩涵提了一嘴:“韩涵,你的偶像肖飞,人家21岁已经获得鲁迅奖了。”

韩涵对鲁奖也是很关注的。

父亲的话让他猛地一愣,这消息对他而言,实在是太刺激了。

自己现在也已经15岁了,再有六年,自己能追得上肖飞的高度吗?

他有些迷茫。

不过,面儿上,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笑了笑说:“爸爸,肖飞得奖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吗?”

“怎么会是情理之中呢?这可是国家最高的奖,国内那么多的大家,尤其是我国有散文传统,散文作家很多,写得好的也多如牛毛,肖飞能在散文这一分项上获得鲁奖,还得到了评委满票推荐,这太不容易了。”韩父说。

“我认为,肖飞的散文写得很新颖,他从人们都日常惯见的事物中发掘出了生命的哲理和深沉意味,他赋予了陈旧(www.hao8.net)的意象以新的意趣,这些在国内鲜有别的散文作家能够达到,所以,肖飞获奖是意料之中的事。”韩涵说道。

韩父看了一眼儿子,忍不住道:“韩涵,你将来是打算写严肃,还是通俗?你想走怎么样的一条之路呢?”

韩涵沉默(www.19mh.com)了一下,脱口而出道:“传统的圈子已经被太多的庸才占领,我就不去凑趣了吧,但是,爸爸,你说什么样的才算是严肃的,什么样的又算是通俗的呢?我觉得,自己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争取最广大读者的喜欢,只有获得读者青睐,那才能名声大噪,才能多卖书,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或者,去努力做一名青年意见领袖,也不错吧?”

这就是韩涵对自己的人生规划。

从一个才十几岁的孩子嘴里说出这样成熟的话,被外人听到,或许会很惊讶。

但是,韩父经常跟儿子探讨,类似的话,不知听了多少,他已习以为常。

“那好吧,我不会对你做任何的限制,韩涵,你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就好。”韩父说。

等父亲走后,韩涵却陷入一阵的焦虑和迷茫之中。

肖飞获得鲁奖的消息的确打击到了他。

虽然他处于一个叛逆的年龄段,虽然他一向也以自己的才情而自傲,可是,面对着已经在领域搏得骄人成绩的肖飞,他还是涌起一阵阵的无力感。

也许,自己真的要考虑走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了吧?

正月十日,沪上各家报纸纷纷就新鲜出炉的鲁奖以及肖飞获奖的事件开腔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各报纸的副刊及评论版,也多有关于对肖飞获奖大发议论的文章。

其中,新闻晨报副刊就特约了韩涵一篇文章。

韩涵的这篇小文题目就是:我的导师肖飞。

这稿子是该报的副刊编辑向韩涵特约的,因为编辑知道,韩涵跟肖飞颇有渊源。

韩涵在这篇小文中回忆了跟肖飞相识交往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激和崇敬之意。

他说,是肖飞带自己真正走入的门,他是他一辈子的之师。

这篇稿子,在满版愤懑的抨击和批判文字中显得是那样的卓然不群……

是的,很多人都对肖飞获得鲁奖很是愤怒(www.ibxx.com)。(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