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回 隆中对(1 / 2)

无奈三国 问天 14276 字 2019-09-24

 郭嘉微笑着对荀彧说道:“文若。那公孙度是陈兵渝关。可那公孙度新败之下,四十万的大军,只剩下不足二十五万。虽说公孙度死伤的多是联合外族的兵马。可那公孙度怎么也得给那些外族首领一个交待。何况,当初我们还特意放回了一些夫于得士兵。不愁那公孙度他们不起争分。而且,那公孙度虽然新收了公孙瓒的残部。可却又有乌桓的部族在那里劫掠。那公孙度如今恐怕都自顾无暇了。还怎么还可能来发兵攻打咱们?尤其咱们在那渝城镇守的吕布,虽然不能说是天下无敌,可是天下能正面与其相抗的,那也绝对不会太多。而且吕布所统领的突骑兵,又是咱们幽州的精锐部队。只要吕布不贪功冒进,稳守渝关,当可万无一失。而那渤海袁绍,少年之时,倒是颇为任侠好勇,好似性格刚猛,胸怀天地的有志之士。而受其叔父袁隗之命为官后,也能礼贤下士,谦卑恭孝。然,袁绍自举大义,讨伐董卓,出任盟主之后。其弱点也自暴无疑。我随主公出兵击败董卓之时,观那袁绍,虽有精兵良将,却不思追击,屯兵不前,夜起欢声,酒宴不断。可知此人,行大事而惜身,色厉而胆薄,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纳才而不知用,难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所以,主公即使不在幽州,谅那袁绍也不敢出兵幽州。至于那乌桓各族,早在难楼兵变之时,都不敢起兵响应。随后主公一纸命令,就立即出兵辽西。足可见乌桓各族对主公的畏惧之心。故此,主公就算是暂时不在幽州,幽州也不会有什么危机的。而现在咱们幽州的兵马又在整顿之中,留在幽州的兵马,只需要军校的教育,以及各位将军的操练即可。而出兵在外的军马,如无主公率领,恐指挥不利。所以主公一定要随军前往。”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不过,郭嘉还是有些话因为了顾虑刘明的仁义,而没有说出口。郭嘉暗自在心中补充道:最主要的还是那袁绍虽然不敢打幽州,可那袁绍的野心却是不小,而他又地处渤海,受刘虞大人的辖制,要想发展,必然会与刘虞大人产生冲突。世人皆知主公与刘虞大人交厚。到时候主公若是不发兵救援刘虞大人,必被世人责难。可发兵救援刘虞大人之后。那冀州可就再无借口可得了。到时候,幽州就被封在中原之外了。主公又何时能够一统天下?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虽然郭嘉得这些话没说,可郭嘉举的那些明面上的证据,就足以给刘明足够的借口亲自带兵出征了。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荀彧虽然还有些犹豫。可看到刘明的决心以下。知道劝阻无用,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而且荀彧也想到:就算主公不在幽州,可现在幽州还是陈兵四十来万,也没什么好顾虑的。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稍后,刘明拜托荀彧、荀攸协助杨军、华佗镇守幽州。同时又暗自嘱咐了一下杨军,如果万一自己不在的时候,有什么战况,顶不住劲了,可以找张秀儿出来帮忙。并且,刘明还特意留下了赵云,张辽,臧霸训练新兵的同时,镇守范阳,广阳,鱼阳三郡,防范渤海的袁绍。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而郭嘉也暗中把刚才没说的话,告诉了杨军。嘱咐杨军如遇此事,唯有拖延二字。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一望无际的旷野,突然荡起了漫天的灰尘。征尘滚滚之中,四万的突骑兵,正在快速的推进。原本坐镇中军的刘明,此时也受不了漫天飞扬的尘土,跑到了队伍的前列。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明暗暗诅咒这该死的灰尘,同时也暗暗发誓今后要打到哪里,就把道路修到哪里。同时在道路的两旁种上茂密的树木。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跑在队列的前方,用不着再吃灰尘了。飞驰的快感,也涌上了刘明的心头。刘明也情不自禁的想到:自己救援二弟关羽之后,顺势收服并州。然后等整编军队之后,就可扫平公孙度,剿灭董卓,统一天下。建立向外扩张的制度。使中华更加的富强,免受外族的骚扰和侵略。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可刘明想得到是挺好,可事情真的都可以向刘明想得那样,或是郭嘉推算得那样进行吗?最少,此时的袁绍那里,就出现了一丁点的状况。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那袁绍自打刘虞拒绝了自己的拥立之后,又再次的向刘虞提议,让刘虞自领尚书事,好给自己等人安排官职。理所当然的,又被刘虞拒绝了。这袁绍恼羞成怒,当即就要点兵攻打刘虞。被逢纪和刘备等人拼死拦下。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那逢纪向袁绍说道:“主公,此时出兵,咱们名不正,言不顺。就算取了冀州之地。可那太尉大人借此号召天下来讨伐我等。我等又何以据之。”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袁绍当时无言以对。虽然袁绍自大无比,可虎牢一战,袁绍也对刘明军队的强劲实力,惊叹不已。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袁绍自知不是刘明的对手,唯有问计于逢纪。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逢纪向袁绍建议道:“主公,此时咱们唯有坚忍为上,以待时机。同时开垦荒地,聚草屯粮。招募士卒,操练精兵。唯有如此,可做称霸之资本。”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袁绍当时是点头同意。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可不久之后,袁绍突然接到董卓以朝廷的名义给自己发来的诏书。表自己为:海州牧。同时把幽州的广阳和琢郡划给了自己。而这时袁绍又早得到消息:刘虞正在为刘明筹集粮草,运往并州。原因就是刘明率兵前去并州与那董卓交战去了。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袁绍当时以为这是老天爷给自己的一个机会。当即大喜过望的领旨谢恩。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这袁绍早在当盟主讨伐的董卓的时候,就自觉被刘明扫了颜面。早就有报复刘明的心愿。只是一直畏于刘明的实力强大,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如今袁绍接到董卓的这个朝廷的诏书。自觉地可以趁着刘明不在幽州之际,借天子的名分,把幽州的这两个地方接受过来。就算事后刘明跟自己翻脸,自己大不了再把这两个地方还给刘明。也就是了。可这两个地方一进一出的,自己就可以洗卷了这两地的金钱,米粮。让自己有足够的资金发展壮大。而且,就算是自己接收不了那两个地方。可自己奉天子之命而行。谁也怪罪不了自己什么。反倒可以让刘明落一个抗旨不遵的名声。破坏一下刘明忠义的名声。并且自己也能借机摆脱了刘虞的辖制。成为了一个和刘虞、刘明等人平起平坐的一方大员。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袁绍存了这么多的如意打算,自然是什么人的劝阻也不听了。当即命令自己的外甥高干和荀谌前去幽州宣旨,并接管两地。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高干走的那一天,天色阴暗,寒风夹杂着一些潮气自北向南吹过,却偏偏没有一丝下雨的意思。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袁绍手下的众谋士,也自以为高干此去,不知祸福,凶多吉少。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而此时渤海城中,刘备安坐于自己的宅中。可刘备的心情,却比这天气更加的阴翳无比。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备暗自盘算:要说自己这半年来跟了袁绍以后,也算是混得不错了。可那袁绍虽然挺看重自己,表自己为忠勇校尉,除了自己原先那刘辟的五千人马,仍归自己调派之外,还又划拨给自己五千的人马。自己如今也算是拥有一万的兵马了。总算是手里有点实权了,比自己当初在刘明的手底下时强多了。可自己怎么就是心里不踏实呢?就连前不久简雍找到自己,并把他冒死从刘明军中给自己偷偷带来的匣弩献给自己。可自己虽然高兴简雍的归来和得此宝物。可为什么自己就是不乐意把那威力无穷的匣努献给袁绍,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实惠呢?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备又沉思了半晌,心中这才恍然。刘备心说:原来如此。敢情自己是因为这袁绍和刘明的地盘挨得太近了。而刘明在平定了幽州之后,要想向外扩张,除了攻打并州,就剩下打冀州了。而冀州的刘虞和刘明交厚,刘虞本人又正直无比,那刘明要是攻打刘虞,容易给他人落下口实。甚至引起全天下诸侯的不安。联合一起抵抗刘明。反倒是这袁绍的渤海不仅紧挨着幽州,而且这袁绍还不老实,不乖乖的托庇在刘虞得名下,发展自己的实力。反倒去招惹刘明。以刘明在幽州的人望,袁绍如何可能把那两个地方接收过来。万一他因此触怒了刘明,以袁绍兵马的实力,绝对不是那刘明的敌手。刘明又可因为袁绍不再托庇在冀州刘虞的名下,而对袁绍肆无忌惮。故此,袁绍的灭亡之日,不远矣。而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原因,而心神不定。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备想明白了自己心中的不安。当即决定要趁着现在袁绍这里还算太平,得立即离开袁绍,上别的地方发展去。可是,刘备又开始头疼了,这要是自己孤身一人,怎么走都容易。可如今自己手底下还有一万多人呢。这可都是自己的底班资本。自己今后发家,就全靠这些人了,那可是万万割舍不得的。可那袁绍也绝对不可能让自己带着一万人跑路啊。刘备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备正捻着自己的大耳朵烦心呢,可这时上苍赐给了刘备一个机会。有刘备的仆人来报:“大人,门外有人求见。”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备别管心里多烦,可是只要有外人在。那绝对是喜怒不行于色。当即,刘备平静的问道:“哦。是何人来访?”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仆人恭敬的说道:“回大人,他说他是北海的太史慈,奉北海孔融大人之命来此。”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备一愣,心想:孔融怎么派人找自己来了?而且这太史慈和自己素未谋面,自己只是当初在孔融那里的时候,听说过孔融觉得太史慈的为人不错。而时常接济太史慈的母亲。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备虽然想得不明白,可刘备的外面绝对有。刘备连忙吩咐道:“快!大开中门迎接。”说完之后,刘备整理衣冠,亲自出来迎接太史慈。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片刻之后,刘备就看见一条大汉被仆人引了进来,此人虽然浑身征尘仆仆,可却透着一股英姿煞气。应该就是那个太史慈无疑了。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果然此人见得刘备之后,立即抱拳拱手说道:“北海太史慈,见过刘大人。”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备看着太史慈,心中爱惜。连忙举手相迎道:“无须多礼。快快随我进屋叙话。”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进得厅堂。分宾主落下。太史慈也不和刘备客气,急冲冲地向刘备说道:“刘大人。北海有难。孔大人特命慈来此向刘大人求救。”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备闻言,急忙问到:“孔北海何难?竟需要你来此渤海求救?”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太史慈从怀内掏出一封书信说道:“刘大人,这是孔大人让我转交给您的。”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备接过信来仔细一看,却原来乃是黄巾余党管亥率领着五万黄巾贼进攻北海就食。孔融困守城池之际,得太史慈奉母命相助。那孔融见贼人势大,恐北海不保,就令太史慈冲出重围,往外搬兵求救。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本来孔融北海有难,是不应该大老远的找刘备的。可那北海周围的官府势力,都挺薄弱。谁也救不了北海。而当今的那两个朝廷,也全都是自顾无暇。孔融无奈之下,就想起刘备来了。毕竟这刘备在在最危难的时候,是孔融包庇了刘备,而且两人也非常的谈得来,今番求救。孔融认为刘备一定会来。而且刘备如今在袁绍这里。最好刘备也能说得袁绍派兵救援。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本来这种损伤自己实力的事情,刘备一般都会找个身不由己的借口推掉的。可如今刘备正好想着跑路,当即刘备脑筋一转,心想:“好机会呀,跑路的时机到了。。。”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随即,刘备向太史慈详细地询问了一下战况。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太史慈大致说了一下,又向刘备说道:“大人,慈离开北海之时,那黄巾贼人已围困北海两日,孔大人拒不出战,凭城据守,虽然城内只有一二万的兵丁,但上下一心,贼人倒也无可奈何。可如今慈一路赶来,快马加鞭,四日到此,这几天就不知北海怎样了。”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刘备面色一松,接着问道:“北海城内粮草和军备如何?”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孔大人治理北海多年,民间一向富裕。北海也一直囤有大量粮食,粮草不成问题,其余守城物资,那也准备充足,估计还可坚持多日而无忧。”太史慈想了一下说道。

<div 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  “好。这下我就安心多了。攻城之战,往往要三倍守城之兵,方可破城。如今孔北海的兵马粮草都挺充裕。北海必不会轻易攻破。我只须请示过袁大人,就可以发兵救援北海去了。你先在我府中休息,待我晋见本初公后,禀明此事,讨得令牌。就可与你同行了。”刘备安抚太史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