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向大唐(1 / 2)

 大概昭宗觉得泾原军这个名字有些吓人,在三年前改成彰义军,不过军中习惯还是叫他们泾原军。“泾原军打下宁州没有?”李晔忽然觉得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总有人来给自己添堵。</p>

“没有,一直在宁州之西驻扎。”斥候回禀道。</p>

这个举动就让李晔摸不着头脑了。</p>

出兵宁州,生擒阿史那真延,又不打宁州。</p>

这就像把衣服全脱了什么也不干。</p>

难道只是为了给自己一点颜色看看,好证明他们泾原军不是好惹的?</p>

别人都动刀子了,自己这边也没必要怂着了。</p>

泾原虽然难打,但总比不上李茂贞吧?</p>

泾原出兵宁州,正好趁他兵力空虚,出兵泾州,一举拔了这根刺。</p>

刚要发下号令全军北攻泾州,两军士气正高,一路西来,攻城拔寨,随着胜利的累积,士卒的心理优势也不断累积,士气到达巅峰。</p>

陇州城百姓一见天子亲军动了,居然不少人出城送行,一些老人还对着李晔跪拜。</p>

李晔心中感慨,就是在长安,百姓也没这么拥戴过皇帝,反倒在这西北边陲还有心怀大唐的人。</p>

陇州俘虏都被送到凤翔,城里留了两千禁卫军驻守。</p>

此时李晔身边有一万七左右的兵力。</p>

宁州不是什么重镇,丢了也就丢了,若是拿下泾州,凤翔、陇州的威胁就没有了,然后集结重兵于泾州,原州独木难支。</p>

这么想着,泾原军简直是送上门来了。</p>

不过进入泾州地界之后,李晔心中渐渐不安起来,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黄土丘陵,沟壑纵横,林木茂盛。</p>

地形太险了,随便一个丘壑,前后一堵,就成了瓮中之鳖。</p>

别看现在士气如虹,那是因为军事胜利掩盖了内部很多矛盾,一旦失败一次,大好的局面搞不好分崩离析。</p>

前秦苻坚统一北方,拥兵八十万挥鞭南下,淝水一败,永无翻身之地。</p>

早知道泾州地界这么凶险,就不来了。</p>

“全军扎营。”李晔选了一处高地,不敢妄进,同时放出大量斥候打探前方情况。</p>

没过多大一阵,斥候急忙回报,前方一支三千骑兵正在赶来。</p>

李晔心中一愣,三千骑兵?</p>

这地形不适合骑兵作战,难道是抄自己后路的?</p>

李晔额头上渗出冷汗,暗叹自己大意了,此次出兵太过仓促,对泾原镇两眼一抹黑。</p>

</p>

“结阵、结阵。”杨师厚在前方指挥。</p>

士卒们没有李晔想的这么多,听到有敌人,反而一个个兴奋起来。</p>

接连的胜利让他们对皇帝盲目崇信起来。</p>

但如果失败一次,皇帝在士卒心中战无不胜的地位就会下降。</p>

李晔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一仗未打就此撤退,士卒会怎么想?恐怕更会助长泾原军的气焰。</p>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p>

孙子兵法开篇明义的第一句话。</p>

就在李晔七想八想的时候,敌骑已经来到坡下一箭之地。</p>

泾原骑兵都是轻骑,身穿黑色皮甲,手持骑矛,腰上挎着横刀,背着羽箭,一看就气势不凡,士卒更是典型的西北大汉,膀大腰圆。</p>

李晔依稀望见骑兵之中,有一些肤色偏黑偏红的异族汉子。</p>

骑兵中走出一将,冲着坡上大喊:“末将张播,拜见陛下!”</p>

现任的彰义节度使名为张钧,这个张播应该是他族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