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西土战云(1 / 2)

 到了天兴七年,浩大的迁徙基本完成。</p>

七河流域、河中、呼罗珊、花剌子模有唐人七十万。</p>

加上归化的人口,昭明国有民两百万。</p>

大量孔庙、佛寺、道观被建起。</p>

昭武城、康居城、怛州城、碎叶城,全部被战俘们扩建一番,让大唐牢牢占据中亚的各大地缘板块。</p>

僧人、书生成了文明拓展的主力。</p>

佛教对于波斯人没多少吸引力,但对突厥人、回鹘人有巨大吸引力。</p>

这些草原大兄弟们好像不信点什么,就浑身不舒服。</p>

而儒教成了河中的基础。</p>

河中诸族第一次听说读书中举之后可以做官,在这个时代算是空前的壮举。</p>

昭明王李祐还特意提拔了几人,作为范例,直接点燃了各族精英们的热情。</p>

私塾的读书声日益高涨。</p>

大唐初步在河中站稳了脚跟。</p>

虽然没有直接战争,间接战争和动乱,从未停歇。</p>

正如当初耶律德光而言,大食法、西方教都没放弃渗透。</p>

狂热者转入了地下,秘密发展教徒,与波斯人的复国思潮结合,变得更具有攻击力。</p>

动辄在吐火罗的山区爆发叛乱。</p>

一度翻过葱岭,攻击疏勒、于阗等地。</p>

声势颇为浩大,极擅山地作战,四处流窜,昭明、于阗联手,这伙人就翻过兴都库什山,窜入天竺养精蓄锐,招兵买马。</p>

恢复过来之后,从波斯高原流窜到呼罗珊,又进入吐火罗。</p>

若说没有大势力背后支持绝对是不可能。</p>

刀剑随处可见,但甲就不是一般人能弄到的。</p>

而且还要大规模装备。</p>

这些人对昭明国危害相当之大。</p>

凡是唐风建筑、唐人,遇则毁之杀之,目的相当明确。</p>

唐军来,他们总能提前收到消息,遁入大山之中,唐军去,他们复出,以更残忍的方式报复手无寸铁的百姓。</p>

一个名叫阿萨辛的刺客组织提前一百年登场。</p>

大唐好几位中级将领以及官员糟了他们的毒手。</p>

昭明国人心惶惶。</p>

从天兴五年起,昭明国便与这股势力反复作战。</p>

但收效甚微。</p>

在靠近波斯高原的呼罗珊、吐火罗地区,这股势力逐渐猖獗。</p>

都城撒马尔罕大街之上,时常爆发骚乱。</p>

于此同时,西方教在伏尔加河的上游,找到了新的盟友——罗斯人。</p>

可萨人咸海一战,被打残了。</p>

别说抵御大唐,连契丹人都奈何不了。</p>

契丹人本来就是战力强悍,又得到大唐的支持,逐渐变成了伏尔加河的一条鳄鱼。</p>

占据下游富庶地区的可萨人岌岌可危。</p>

耶律德光继承了阿保机的手段,时常令骑兵南下掠夺,可萨、拜占庭的重要城市均遭受打击。</p>

拜占庭在西方三大势力当中,武力最弱,但政治手段最高,三百年前与可萨人联手,击败萨珊波斯,两百年前与可萨人联姻,抵御白衣大食。</p>

现在可萨人不行了,拜占庭自然要寻找新的盟友。</p>

僖宗中和二年,留里克王朝南下,攻下东斯拉夫人的基辅,并迁都至此,史称基辅罗斯。</p>

进入东欧平原的罗斯人迅速壮大,逐渐脱离可萨人的掌控。</p>

与拜占庭一拍即合。</p>

东正教由此传出斯拉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