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一章 小试牛刀(2 / 2)

权柄 三戒大师 3283 字 2019-09-29

秦有德却浑不在意,他命令各舰竭尽全力。将航速提高到最快。在楚军杀到之前,便已经先一步冲进了混乱地猎物群中。

刚刚将混乱的场面收拾妥当。楚军分舰队的官兵便绝望的发现,秦军战舰竟然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的冲了过来,狠狠的撞了上去,伴着震耳欲聋的撞击声与木梁断裂声,楚国的数艘战舰便被拦腰撞断,官兵死伤无数。

按照伯赏元帅生前制定的计划,此次作战秦军地战舰上全部装着三丈长的粗铁撞角,以近身冲撞接舷战为主。

更多的楚舰虽然遭到重击,却仍然顽强的漂浮在水面上,但官兵就没有战舰那么坚强了,在巨大的撞击中纷纷落水。船上的官兵纷纷惨叫着落水,堆满甲板的弹装备也被撞到了天上,再噼里啪啦的落入水中,不知砸死了多少倒霉的水手。

这时楚国地第二支分舰队也冲过来了,但看到已经乱成一团、不分彼此地两军战舰,他们可就犯了难----要知道楚军投石的准头可不是盖地,基本上误差十丈以内就算是正常发挥了。以这样的准头应付这样的局面,到底是杀伤敌人多还是误伤友军多,实在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在近几年的两军交战中,秦楚两国水军一直是奉行非接触战斗,也就是拉开距离用石互射击,看谁打得准,看谁运气好。众所周知的,楚军的投石无论射程还是精度都不如秦军,他们之所以能在这种互射中保持均势,靠的是以量取胜----一是战舰数量多,二是每艘战舰上的投石多。

秦军的投石便是前六后四,共十具,而齐军最少也有前八后六、十四具,大号的船上更是有二十具之多。多一具大便要多占大一块地方,多用一群手、多放一份弹。若是按照原先的人员配置,多出这十具八具的投石,根本没地方搁。

怎么办?减员挪地方呗。军官们环顾舰上一圈,操舵的、划船的、装弹的、打的这些都离不开,那就只有把战斗队缩编了。反正现在都是两边不碰面,还要那么多战斗队做甚?要不是诸烈头脑清醒,严令每艘船上至少保留一队白刃战人员,楚军将领们能把所有战斗队员都撵下去。

但谁料到这回秦军偏偏就放弃他们所擅长的轰战术,转而变成接舷战术了呢?

见楚国援军踯躅不前,秦有德毫不客气,命令战舰上早已待命的战斗队员向楚舰发射矛勾。待拉近距离后,便立刻伸出有钩爪的踏板,牢牢搭在敌舰上。一钩爪抓住船舷,楚军就是想掀开踏板都挪不动。

下一刻便有一队队秦军,猫腰快速通过踏板,跳上敌舰,组成鸳鸯阵或者三才阵,与仓皇迎敌的楚军站在一处。

强大的鸳鸯阵仿佛为接舷战量身打造,因为空间限制,将士们一次需要面对的敌人不会太多,凭着几杆狼筅,几面盾牌便可以轻松挡住绝大多数的进攻。

当防守无忧后,其凶猛的攻击力便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楚军的格斗兵迎上来,不一会儿便被杀了个干干净净,手和水手也拿起武器冲上来,同样被杀戮殆尽。

看到秦军白刃战的优势巨大,许多楚军纷纷跳水,希望逃得一条性命,却被秦军舰上的射手用弩箭射杀。

秦军士兵又冲到船下,将其明轮的联动杆劈断,这才快速离开瘫痪了的敌舰,转战下一艘。

转眼之间,便有几十艘楚舰被捣毁甚至击沉,看得诸洪钧两眼冒火,暴跳如雷道:“让乙队给我打,再犹豫不绝立刻处决!”

楚军的乙字分舰队终于不再犹豫,将早已准备好的上万斤石弹发射出去,楚国的石弹也很有特点,除了砸船用的实心弹外,他们也有所谓的散花弹----在被秦军的开花弹砸得鼻青脸肿之后,上柱国严令工匠们也研制类似的弹,工匠们绞尽脑汁,还真想出了个不错的办法----他们将凿好的石弹放在火堆上烘烤,待石头烤的滚烫时,再浸入冷水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石弹开纹。

如是反复几次,原先实心坚固的弹便从里到外开裂出无数道裂缝,一经摔打便碎成片片边缘尖锐的石片,。楚国工匠用麻片将做好的弹裹紧,等放上窝时才解开外皮,发出去后杀伤力毫不逊色于秦国的正宗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