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你来暂理朝政(2 / 2)

几人刚一出现,李德喜便宣了老朱的旨意。</p>

意思很简单,朱允熥暂理朝政,由于年纪小不能独自理政,则由马皇后陪同。</p>

旨意一出,朝臣议论纷纷。</p>

昨日才有老朱要选继承人的准备,今天便有了这道旨意。</p>

传递着什么讯息显而易见,不就是老朱要立朱允熥做继承人了吗?</p>

藩王当中能独立理政之人多的是,为何偏偏要选朱允熥?</p>

龙椅旁边单独安排了个位置给朱允熥,另一边则留出一个给马皇后用。</p>

两人按位置落座,朝臣见礼。</p>

刚见礼完毕,周德兴便跳了出来,出言问道:“皇后娘娘,请问陛下的病情到底如何?事关朝廷社稷,臣等也需知情。”</p>

知情的确是很有必要,但知情之后目的如何那可就很难说了。</p>

马皇后也是陪同老朱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怎会被区区如此刁难就吓倒。</p>

面对周德兴的询问,马皇后厉声道:“江夏侯的惦念本宫会转给陛下,正如江夏侯所言,陛下的身体是关乎社稷之事,此事到了该公布之时,自会昭告于天下的。”</p>

若真等昭告了天下的那一刻,那可就一切都晚了。</p>

“皇后娘娘,三殿下上面还有二殿下,若说暂理朝政,怎么也不会轮到三殿下吧?”周德兴又道。</p>

这一招一式中,大有一副逼宫之意。</p>

周德兴出言,又有朝臣开口附和,道:“二殿下和三殿下年纪都尚小,秦王乃正统嫡出,若说代理朝政也应由秦王来做。”</p>

一些死读圣贤书之人,自是嫡子即位。</p>

“秦王已分藩在了西安,难不成要把秦王召回来,召秦王,那晋王燕王周王呢?把几位王爷也一并召回来?几位王爷奉命镇守边疆,若因此生出杂念,那后果如何?你可想过?”周德兴据理力争。</p>

都是手握重兵的,若大家都一样,那还可互相观望。</p>

一旦有人被召回京,那其他几人如何能甘心。</p>

既甘心不了,那互相征伐肯定是必然的。</p>

一旦开始互相征伐,劳民伤财,内外动荡肯定也是要必然发生的。</p>

周德兴出口后,也不给别人反驳的机会,只道:“二殿下年纪虽小,却勤奋好学,多加引导,将来肯定不会逊于太子殿下。”</p>

</p>

勤奋好学,朱允炆的确是有。</p>

可若说稍加引导,将来便要与朱标抗衡,这怕是难以办到的。</p>

朱允炆喜欢读书倒是喜欢,但很多时候是在读死书。</p>

读死书之人,当个小官怕也不易。</p>

更别说做皇帝了。</p>

马皇后只是带着朱允熥在奉天殿走了一圈,却没想到竟瞧到了一场好戏。</p>

她现在有些庆幸,这一切都是老朱的布局。</p>

老朱若真有个三长两短,不说她那些人中龙凤的儿子们,就是这些朝臣怕也是得花些大力的。</p>

“好了,三殿下暂理朝政是陛下定下的,各位卿家若有意见,直接上折子便是,陛下会酌情处理的。”</p>

马皇后制止了朝臣们各种理由的争辩后,又道:“允熥,你还有何话说?”</p>

老朱给了朱允熥权力,朱允熥好歹也得说句话才行。</p>

在来的路上,马皇后便已经告知朱允熥怎么说了。</p>

朱允熥要做的是,要拿捏起气势,把该说的说出来。</p>

其实说来,朱允熥顽劣是顽劣了些,但性子上比朱允炆强太多。</p>

对老朱吩咐的这个事情,一开始虽不愿接受,但现在当着群臣的面,倒也没有太过怯场。</p>

马皇后出言,朱允熥随即起身,往前走了几步,道:“皇祖父看重本宫,让本宫暂理朝政,本宫定当竭尽全力,但年纪尚小,读书不多,阅历也浅,自是离不开各位的指点帮助,往后本宫若有做错之处,还请各位能不吝指出,本宫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p>

一番言辞中,挑不出任何过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