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建功立业(2 / 2)

这一日正好是军将大学堂的沐休之日,袁朗几个请了军将大学堂的这些学员去了东城四季小吃的铺子。</p>

</p>

这里的铺子能在里面吃酒,也更方便些。</p>

这些铺子袁朗范深刘修亮几个没少出力,几人请个客也是应该的。</p>

不过,既是要请客吃饭,自是少不了陈恪的。</p>

为了不被打扰,能吃的尽兴,他们专门安排在了铺子打烊之后。</p>

二十人分坐于两桌,陈恪坐于中间。</p>

提出请客的虽是袁朗几个,但陈恪却也出言招呼道:“吃好喝好,菜不够吩咐厨房去做,酒不够随时去拿。”</p>

既是吃一顿,那当然是要吃好喝好的。</p>

觥筹交错,几杯酒下肚后。</p>

汤醴开口道:“陈教官,我能否求你个事儿?”</p>

什么求不求的。</p>

这些人都是老朱培养的军中新贵,陈恪将来说不准就有用得着人家的地方了。</p>

“你说,我看是何事。”陈恪并未贸然应答。</p>

即便能解决的事情,在未解决之前,也不能随便答应。</p>

汤醴当即开口道:“自训练结束到现在已是数月过去,陛下说是要安排各卫所的人来训练,到现在也没个什么人影,我们这些人每日待在学堂,除了按部就班如之前那般训练外,再找不到他事可干,每日无聊的很,陈教官可否与陛下说上一声,让我们这些人也去外面,哪怕是做个小兵都成。”</p>

如果就做个小兵,完全可让他们的父辈领着出去啊。</p>

“九江哥早就出去练兵了,我们这么久却一直只能待在学堂。”汤醴随之又补充了一句。</p>

李景隆本是与他们一块进的军将大学堂,李景隆中途退出却可出去练兵,他们这些正常毕业的却只能待在这里,看起来着实有些不太公平。</p>

其实,李景隆能被派出去,完全是得了李文忠的福。</p>

若非李文忠险些被冤枉,李景隆也不可能得到老朱过分重用的。</p>

汤醴开口,陈恪简单沉思后,道:“行吧,也是时候了,费劲千辛万苦把你们训练出来,也不是把你们养在大学堂的,我这几日就与陛下说,看看陛下是何意。”</p>

老朱如何用这些人老朱自有决断,这也非是陈恪能够做主的。</p>

陈恪能做的也只是与老朱谏言一下。</p>

一顿酒饭结束,陈恪安排人把众人一一送回家。</p>

都喝了些酒,万一睡到外面出个差错什么的,他也担待不起。</p>

次日,陈恪便与老朱提起了军将大学堂这些学员的事情。</p>

“陛下,训练结束已这么久,是否要把他们派出去了?躲在军将大学堂学得最多,不过也是纸上谈兵,若要他们之后堪大用,还得是把他们派于卫所中磨炼一下才行。”</p>

这个道理,老朱比陈恪清楚的多。</p>

“倒是应派出去了,咱把他们留于大学堂也是为让他们沉淀一下,这么久过去也差不多了,就让他们去北地吧,那里是防备北元的重地,而且迟早要与北元有一场恶战,是需要加强防备的。”</p>

大明现在的心腹大患还是北元,用兵的重点还是应在北元那里。</p>

在那里也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p>

“军将大学堂中陆续还会有新人补充,不能把所有人都调派走,至少得留下一人,徐达三个儿子都在,留下一个,就让老大留下吧。”老朱道。</p>

既是去军中,且还是战乱在平息之时,危险那是肯定的。</p>

徐达父子四个若是都去,万一出个差错,那可是要绝种的。</p>

老大留下,既能传宗接代,又能顶门立户。</p>

徐允恭身为长子,在徐达不在的时候,自是要代徐达照顾好家中。</p>

老朱的这个安排合情合理,陈恪自是没办法非建议把徐允恭送出去。</p>

徐允恭身为长子是可直接继承徐达爵位的,其他两个兄弟不是嫡子,更不是长子,想要谋一份功业,还得是靠自己的努力。</p>

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徐允恭也不好剥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