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大师怎不去送白帽子了?(2 / 2)

时间拉的长,双方两败俱伤的越是厉害。</p>

到那时其他眼热的藩王怎能不想着分一杯羹,汉时七王之乱,晋时八王之乱可就会重新上演了。</p>

朱棣靖难起兵胜利后的大明,藩王手中兵权虽被削弱,已无起兵造反的能力。</p>

但这些藩王们越生越多,土地也越来越多。</p>

与那些士绅们搜刮着民脂民膏,搞得朝廷财政越来越困难。</p>

藩王问题也成为了明朝灭亡重要的一个导火索。</p>

不过,藩王的问题,也曾有官员提及过,但老朱那个时候觉着他那些乖宝宝儿子们,去了封地,只会成为守护大明的栋梁之才,绝不会成为危及祖宗江山的祸害。</p>

因而凡与老朱提过此事的官员,下场都不怎么好。</p>

“大明若真想强大,这些藩王问题是得提早解决。”道衍应道。</p>

历史上的道衍送了朱棣一顶白帽子,撺掇朱棣谋反。</p>

他怕是怎么都没想过,有遭一日会替朝廷解决藩王的问题吧?</p>

陈恪嘿嘿一笑,笑着问道:“大师不打算送哪个王爷一顶白帽子?”</p>

这话明白的人自是明白。</p>

陈恪开口,道衍眼神紧眯。</p>

片刻后,笑着道:“你若与贫僧一块去,那贫僧送他们一顶也不是不行,燕王不错,要不我们择日就去北平?”</p>

这人真是一点儿亏都不吃,他只是说说竟把他也拉下了水。</p>

不过看来,道衍他在诸藩王中,至始至终看好的只有朱棣。</p>

“不了,不了...我没那个能力,现在这样挺好。”陈恪道。</p>

他妹妹被老朱赐婚给了朱允熥,现在的他已与朱标一脉脱离不开了。</p>

即便朱标,朱雄英都不在了,他都得保着他这一脉手里的皇位的。</p>

当然,朱允炆因他娘吕氏,怕是永远无缘皇位了。</p>

即便朱标,朱雄英不在,有希望即位的那也是朱允熥。</p>

朱允熥若即位,应比朱允炆要强一些的吧?</p>

陈恪拒绝,道衍也不再此事上多说,只道:“你去巡备海防之时,记得喊上贫僧。”</p>

还巡备海防?把藩王的问题与老朱说过,不知他还有那个机会吗?</p>

刚回京师,陈恪便直接进了宫。</p>

进宫之后,陈恪先对阳曲救灾中所出现的问题做了禀告。</p>

“陛下,阳曲整体救灾倒是不存在任何问题,但通过此次的地震也暴露出了应急方面不甚完善的一个问题,地震之后,能召集起来的衙役也变得有限了,这些衙役人手有限,救援不太及时,不少人是因救援不及时因饥饿而死,目前灾后的清理之事还未完成,重新建造房子之事怕更是得些功夫。”</p>

说到底,各衙门尽力倒是尽力了,只可惜人手不足。</p>

“臣以为现在的一些秋收已经基本完成,人手也空出来了,应招些其他地方的劳力,由救助之地出粮出钱,请他们协助救灾,并重新建造房子。”</p>

本地的人手不够用,也就只能从其他地方招募一些过来了。</p>

“另外,灾后所用帐篷之类也严重缺乏,很多伤患百姓只能露天而居,因而应在每省建应急保障管理局,里面存储地震,疫病,水患,旱灾所用一些应急之物,一旦发生可在第一时间调度救援,之外在应急保障局下面还要预留些人手,由布政使台衙门自行调度,在灾情发生后,在消息暂且还未到朝廷之时就能自行展开救援。”</p>

救援所用的人手自是没有军队那般高的战斗力的,且人手肯定不会太多。</p>

即便由布政使衙门调动对朝廷的威胁也不会太大的。</p>

陈恪出言,老朱没立马同意。</p>

毕竟是通行全国的大事,总归是得好生斟酌一下的。</p>

随之,老朱问道:“见到秦晋周三王了吗?”</p>

他们这些王爷们手中的护卫达数千,将近上万人了。</p>

这些人若遣出来可是一支不小的救援力量,而救助不及时之事也将会是小范围之内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