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粮食售罄(2 / 2)

没办法,最后道衍带着小和尚下船后就单独走了,至于到底去哪里,没人知晓。</p>

因而,湖州知府准备的接风酒席上只有陈恪和汤和二人。</p>

另外,他们所带下来的那十几个亲信则在外面落座。</p>

他们也被安排了些酒席。</p>

当然肯定是不如陈恪和汤和他们这桌丰盛的,倒并非是因不舍得食材,只是需以不同等的酒席来体现出陈恪汤和两个与他们的身份。</p>

</p>

若酒席都一样,谁能知道谁是正主?</p>

应天府这样的海鲜之类的东西并不少,陈恪和汤和也常吃。</p>

只不过,既然是在别人的酒席上面,多少还是得吃些的。</p>

这也是给人面子。</p>

正吃着,府衙的衙役从此匆匆跑了进来,报道:“城里粮行的米又售罄了,好多百姓挤在粮行外面叫嚷着要买米,府衙已遣了些衙役出面平息了。”</p>

听到此,湖州知府放下筷子,当即起身。</p>

才刚准备行动,想起了还坐着的汤和和陈恪,带着些许尴尬解释,道:“信国公,江宁侯,二位要不先吃着,下官去去就来。”</p>

他们来湖州是有正是干的,也不是来吃饭的。</p>

湖州知府开口,陈恪当即询问道:“怎么回事?此类事情经常发生吗?”</p>

湖州知府虽说着急,但陈恪询问,他还是停下来回道:“时长会发生的事情,不是粮行缺米,就是士子带头写些抨击当朝,甚至是为张匪证明的文章,要不就是那些豪族联合起来抗税,殴打税吏,有时也有些打着张匪余党名义的山匪,有人叫嚣着张匪马上要打回来了,有不明所以的百姓为之捐钱捐物...”</p>

一句话,湖州极乱。</p>

不管哪件事情,稍微放任些,那可就要造成天翻复地动乱的。</p>

这还是湖州不靠近沿海,海上的事情影响的不是很大呢。</p>

湖州知府开口,汤和和陈恪一脸的凝重。</p>

湖州的问题越大,他们所命令的问题也就越难。</p>

不过说到底,还是因大明在此地的民心不足,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发慌乱。</p>

不等陈恪说话,汤和随之,道:“走,去看看。”</p>

不管怎么说,汤和终究是武将出身,做事情多了些干净利索。</p>

汤和开口,第一时间便把带着从船上带下来的护卫赶至了粮行。</p>

到了粮行,第一时间包围了粮行前后门。</p>

湖州知府处理这些事情经验很足,在汤和包粮行的功夫,便站于粮行面前,喊道:“前几日下了些雨,粮行的米面调度不太及时,大家伙儿放心,我马上找粮行的吴掌柜商量,定不会让大家伙儿断粮的。”</p>

湖州知府这样的事情没少做,他刚开口,争抢买米的人动静小了许多。</p>

“烦请官家老爷快着些吧,我家还等着米下锅呢。”</p>

又不是断粮好几日了,不过才刚刚出了问题。</p>

谁家总不会到做饭的时候才发现没粮食吧?</p>

不管怎么说,官府的职责就是保证粮行有充足的米源。</p>

湖州知府应答后,当即遣敲开粮行大门。</p>

汤和陈恪随湖州知府踏了进去。</p>

所有装粮的器皿当中无一例外空空如也,还真就一颗粮食都没有。</p>

那吴掌柜倒是有礼貌,见到湖州知府当即见礼,脸上笑容带着些许的尴尬,道:“知府大人,小民三家这里真没粮了,本想提早与知府老爷报备,可还没来得及呢,这消息不知怎就泄露了出去,现在怕是全城一大半的百姓都涌过来了,还再请知府老爷帮着解释一下。”</p>

哪个开粮行的会把自个儿家的粮食一次性都卖出去。</p>

怎么着都会储存上一些的,怎会一下子卖的这么空。</p>

更何况,现在无什么灾害,又是刚刚秋收之际,怎会出现粮荒?</p>

有汤和和陈恪在,湖州知府也不好擅自做主,把询问的眼神投给了他二人。</p>

汤和已遣兵把前后门包围起来了,随时可抓走这粮行掌柜,逼他调粮食来。</p>

但陈恪以为,这粮行掌柜倒是可成为打开他们在湖州局面的突破口。</p>

“行,我们想办法。”陈恪答应的痛快。</p>

瞅陈恪这样一看就有后手,汤和以及那湖州知府也没多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