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户部的烦难(2 / 2)

顺治带着掩饰不住的幸灾乐祸,笑道:“姜壤倒是挺会打仗的,是个人才。要是能把多尔衮打败,最好杀了他,朕一定会想办法赦了他的罪。再说了,他毕竟不是反朕,是清君侧,反多尔衮的擅权么!”

“那是,希望他能把多尔衮拖在前线,时间越久越好。对了主子,我们还要进去么?”小宝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皱起了眉头。

顺治摇头道:“不用了,不要搞得多铎又像昨天一样紧张。那个谢启光倒很不错,竟然对多铎说朕是为了你的调动文书才到兵部去的,就这么把多铎糊弄了过去。。现在人多,咱们就不进去了。晚点你去找谢启光试探一下,如果可行的话,马上带他来见朕。”

“哼,就算他不忠心,老子也有办法说到他忠心皇上您!”小宝拍着胸脯应承下来。

君臣二人嘀咕一阵,又朝其余五部走去。除了户部,吏部、礼部、刑部和工部都很冷清。户部因为要支应大军粮草,筹措军饷,一应人等忙得团团转。没人注意到三位闲人悄悄溜进户部大院里——毕竟小宝在这里没熟人,不会被黄鼠狼这种人盯到。

户部已经接到多铎的死命令,必须在三天之内把大军所需粮草送到前线,起码能够支用半月,后续的粮草也必须筹集好,向前线调集靠拢,以备随时可以送上去。。几位堂官为此愁眉不展——只筹集到一部分,已经召当地民夫和军士押送,兼程赶往前线;可剩下的大部分还没着落呢!

正堂内,二十来位大小官员正襟危坐,大热天的全都官袍顶戴整整齐齐,屋子四角虽然摆着大盆冰块,无奈人多加上天气热,屋子里依然闷热异常,人人脸上油光闪闪、汗珠滚滚。

坐在上首的便是户部满、汉两位尚书。满尚书冷僧机一脸焦急,见众人鸦雀无声,他大声喝道:“说啊!都哑巴了?今天不拿出个章程来,都不准回家!不然等着被豫亲王爷撤职挨板子!”

一众官员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半晌一位侍郎说话了:“大人您也知道,去年南边涝北边旱,开仓赈济把存粮折腾得七七八八,秋粮还没下来,我们把库底子扫光了才凑到五十万担,南北两路大军,五十万担最多只够十天,已经很不错了,如今哪里再去搞两百万担支应前线?万一战事胶着——当然我说的是万一——更是麻烦。。我看只有一个方法,动库银买,向别国买粮食以备后需。”

冷僧机拍着桌子急道:“我也知道去别国买,可这一来一去时间来不及。何况库银有多少大伙心里都有数。刚办了皇上大婚,已经用了一百万两银子,接下来摄政王和太后大婚这笔开支也要从库银里支,少说三百万两!哪里还有钱?你们倒说说看!”说完他气咻咻地喝了口茶,又呸的声焦躁地吐在地上,喝道:“来人,换冰的,都热得可以煮鸡蛋了!”

众人又陷入沉默。半晌汉尚书党崇雅说话了:“明国那边水稻一年两熟,他们肯定有粮。赶紧派使者南下跟他们商议,筹到之后直接用水路运往前线,这样的话再过十天可以赶到前线后方。只是有一个问题,明国肯卖么?”边说边忧心忡忡地皱起了眉头。这位汉尚书党崇雅大概四五十岁,清癯的长脸,几缕长须,看上去相貌很是斯文。

冷僧机道:“只好试试了,问题还是一个——没银子,就算他们肯了,我们还是不够银两支付粮食钱。”

党崇雅沉吟道:“他们不会知道我们银子不够。可以让使者这样说,让他们先就近交粮,然后我们安排人手用漕运把库银装箱南下。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拖十来天,到时候再想办法哪里支一笔银子给他们。但是这位使者必须能说会道,不然这差使很难成,到底派谁好?”

听到这里,屋子外的小宝三人都觉得不好再呆下去,眼见有人注意到了,小宝拉拉顺治的袖子,暗道:“主子我们快走吧,已经有人朝我们走过来了。”

三人赶紧顺着墙根溜,一会就走出了户部大院,顺治嘴里念念有词:“冷僧机,党崇雅……看来改天也要会会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