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多尔衮其人 一(2 / 2)

皇太极明知他不可能不会对母亲的死及皇位的归属产生疑惑及仇恨,但是少年多尔衮表现得实在无懈可击。。这位皇太极也不得不表现出大度风范,给多尔衮的赐号都可以表明他心底的称赞——我现在已经坐稳皇位,如果你跟我唱反调,还提那档子旧事,那么你必定没有好下场,可是你装作不知道,实在是个聪明人!

皇太极是个知人善用的人,既然多尔衮表现得这么好,帮他四处征战,打下许多地皮,还不提逼死母亲的旧帐。。那他总不能不有所表示。表示到后来,皇太极暴卒的时候多尔衮就已经是和硕睿亲王。这已是当时最高封号的王位。皇太极并不是糊涂人,他知道给多尔衮掌握军权,把他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上,以后自己儿子继位时肯定有麻烦。可是他始终没有动手削减多尔衮的任何爵禄军权,一方面固然是多尔衮表现无懈可击,另一方面他何尝不是心里有鬼而犹豫不决?

皇太极死后,由于他是忽然去世的,没有任何遗嘱。。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豪格开始争夺皇位。本来豪格是非常有希望做皇帝的,可是他犯了一个非常好笑的致命错误。

当时两黄旗要立皇子,准备拥立豪格。两白旗的阿济格和多铎当然是拥立多尔衮。剑拔弩张,崇政殿上两派针锋相对。这时礼亲王代善提出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豪格见自己有两黄旗、正蓝和两红旗支持,大局已定,光两白旗不足为虑,便假意谦让“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这本来是历代皇帝被推上皇位时都要唱的老把戏,表明自己对帝位毫无觊觎,是不得已才在大伙拥戴下坐了皇帝位子。当初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时也演过这一出。问题是此一时彼一时,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谦让,两白旗正不服气呢!于是两白旗的人马上顺水推舟说,你看,豪格自己都没有当皇帝的意思,干嘛还要让他当啊!

这样一来,豪格顿时傻眼,连台阶都找不到了,只好气鼓鼓地暂退。由此可见,豪格这人确实不是多尔衮的对手,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谦让,人家本来就不服,你不是自己找嘴巴子抽吗?

最后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一个折中建议,立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临继位,由多尔衮摄政。但也有人说是多尔衮主动提出由福临即位,以免八旗内部火拼。不管是谁提出,反正多尔衮是答应了,而两黄旗见是立皇子,便也不反对。大局已定。

这里就产生了一大疑问,怎么就轮到福临了?

清朝立继承人,有三法,第一立嫡,但是皇太极正宫皇后孝端、也就是孝庄的姑母并没有生出儿子;再有立长立贤,论理该长子豪格,可这时豪格自己给自己出了个难题,已经出局。最后还有第三,立贵,也就是看母妃地位。问题就出在这里。福临的母亲孝庄并不是皇太极妃子里生有儿子地位最高的。当时还有一位麟趾宫贵妃,她的地位比当时的永福宫庄妃更高,从名号上就可以看出,一个是贵妃,一位是妃。贵妃比妃地位更高,她的儿子该比福临离皇位更近。可是偏偏没立她的儿子,而是立了庄妃的儿子福临。多尔衮却答应了。

豪格眼看皇位即将到手,却失之交臂,六岁的福临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接下来就是多尔衮一生最大的谜团,也是清朝四大疑案之一,他到底有没有娶太后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