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多尔衮其人 四(1 / 2)

 顺治元年(1644)十月初一,年仅七岁的顺治帝入主紫禁城,颁诏天下,宣布大清皇朝定鼎燕京。

多年来满清王朝等的就是这一天。从太祖努尔哈赤开始,以及太宗皇太极为此连续奋斗二十八年,流血流汗,鞠躬尽瘁,最后这个天大的荣耀却落在年仅七岁的世祖福临身上。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无时不刻想的是挥军南下,有一天要饮马大明,可是最终他却在宁远败给袁崇焕。年事已高的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八个月后郁郁而终。。之后皇太极即位,也是心心念念要南下夺取大明江山,重用汉臣范文程,仿造明制设六部,无一不是为了夺取大明江山而努力。可是他们都没有成功,但年仅七岁的福临却成功了。所以后来他的父亲皇太极庙号仅为“太宗”,而他的庙号却是“世祖”。

但是一个仅仅七岁的儿童可能创下这一丰功伟绩吗?当然不可能!这是因为当时满清皇朝真正的掌舵手是多尔衮,换句话来说,是多尔衮带领群臣创下这一丰功伟绩的。。而福临,不过是以皇帝的名义享受了胜利果实。

多尔衮果断采用汉臣范文程的建议,起用一直被皇太极闲置的大明降臣洪承畴,关键时刻挥军南下。当时吴三桂正处于进退两难、连父亲爱妾都生死不知的尴尬境地中。多尔衮给予高官厚禄招降。就在李自成和吴三桂于山海关外决战时,多尔衮亲率八旗精锐忽然杀出。李自成猝不及防,自己乱了阵脚。。结局不用说,李自成大败,差点全军覆没,只好连夜逃回北京。匆匆即位后的第二天便率领残军撤离北京城,将胜利果实拱手让出。

从招降吴三桂,到隐瞒清兵入关的事实,关键时刻忽然杀出。多尔衮的智谋再一次充分体现。进入北京城以后,他安抚民心,颁布的一系列举措很得人心。这才有福临入主紫禁城、定鼎燕京、开创大清康乾盛世的局面。

顺治入主北京城之后,局势依然很紧张。。西安有李自成;四川有张献忠;江南有南明小朝廷,明朝残部、各地反清义士不胜枚举。清朝此时的统治依然不稳固。多尔衮决定先把矛头对准李自成和张献忠,最后再解决江南。他的这一决定非常正确,因为清兵入关时本来就打着替崇祯帝复仇的旗号。

仅仅半年之后,李自成在九宫山兵败身亡。同年四月,张献忠被豪格所杀。两支起义军队伍到此基本失败,只剩一些残部,并不能对大清构成威胁。。此后多尔衮便将矛头对准南明。在此之前多尔衮曾经修书一封给扬州督师史可法劝降。这封信非常著名,用的是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大意是这样:大清的江山是从反贼李自成那里得到,并不是取之于明朝。现在福王朱由崧在金陵即位,弃国仇家恨不顾,只管自己偏安,难道你们以为长江天堑不能跨越,我们大清士兵投鞭不能断流吗?自我大清入关以来,对百姓降臣秋毫无犯,待之以礼,如果你也投降,被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就是榜样,高官厚禄一样不少。。希望你不要把名节荣辱看得太重,否则我们只好在江南兵戈相见。江南百姓的安危在你一念之间。这是我尊重你是江南领袖,所以在南渡前通知你。

史可法当即回复多尔衮,头可断血可流,降绝对不可能!

于是顺治二年四月,八旗精锐尽出南下,豫亲王多铎领兵直抵扬州。。史可法死守扬州,壮烈牺牲。城破后清兵大肆屠城,这就是著名的“扬州十日”。五月,清兵渡江,南明王朝大败,福王被俘虏,南明大批文武官员及二十余万军队投降。

此后军队节节南下,大清皇朝基本拿下中原全境,统治地位已经稳固。

多尔衮因为莫大功劳,威信无俩,可说是权倾天下。群臣包括济尔哈朗一再上表,给多尔衮上尊号,从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到了顺治五年,已经是皇父摄政王。。这其中有群臣的阿谀,也有多尔衮自己想再进一步的原因,导致到了顺治五年他已经是实质上的皇帝——皇父摄政王。如此大好局面,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再进一步,索性让顺治禅位自己名正言顺当皇帝呢?